期刊论文致谢

时间:2025-04-04

期刊论文的致谢注意事项

  期刊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那么在学术的致谢中应该注意怎样的要点呢?

  学术论文“致谢”部分的写作是自由发挥空间较大的部分。虽然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特别的要求,但笔者认为,这部分的写作也应遵循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学术规范。而且值得注意和重视。这里谈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 “致谢”是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期刊刊出的各种论文中,有些论文有“致谢”部分,有些则没有。在当今科技合作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有时不是所有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成员都能成为论文作者,这时致谢就能弥补这个不足。“致谢”已经演变成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在论文中引入“致谢”,体现作者对他人工作、他人贡献和他人帮助的尊重。是认真、严谨、慎重的科研态度的体现,也是作者个人科研素养、为人处事态度的反映。论文中有了“致谢”,使得单调的科研工作又不那么枯燥、苦行,如同荒漠中还有一片绿洲。在一些期刊的投稿中,有专门针对“致谢”部分设计投稿内容的环节。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致谢”是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

  由此,“致谢”的写作也应遵循学术论文写作语言要求的一般规范笔者认为,这个规范和要求就包括客观真实、朴素大方、简练得体等方面。

  2. “致谢”内容客观真实。论文“致谢”部分的内容,无非就是与科研工作相关的事和人。强调其客观真实性,就是要按照学术论文的语言要求,强调致谢对象的直接性,即对科研和论文有直接影响、帮助、作用和贡献的“事”和“人”,才纳入致谢之中。这里的“事”,主要就是指科研工作的支撑平台,包括支持科研项目经费、实验和试验平台、合作单位等。“人”则主要包括对科研工作有帮助和贡献的人,但又不是主要贡献者。其实,这里的“事”和“人”也不能一概而论,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作者在处理纳入“致谢”的“事”和“人”时,应做到客观真实。其中,究竟哪些人应纳入“致谢”之中?是需要作者认真权衡的问题。很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致谢中,将父母、家人等对科研、论文并无直接作用和直接贡献的人,纳入致谢之中。我认为不太合适。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论文致谢词的注意事项

  1、问题的提出

  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致谢”是作者对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和论文撰写及论文修改完善等提供帮助并有一定贡献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工作和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及公开认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日趋复杂,科研成果的取得更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对那些付出劳动并且做出一定贡献但又不足以列为合著者的个人或机构,在论文发表时以“致谢”的形式予以公开认定并表示感谢,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曾在本单位图书资料室随机抽取XX年出版的41种科技学术期刊(均为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是工科学报),翻阅了其中2182篇论文,发现附有“致谢”的论文120篇,而其中84篇(占抽样的70%)的“致谢”都是泛泛地对某人或机构的帮助(包括指导、审阅、建议、支持、鼓励、协作或提供资料、参与实验、讨论、咨询等多种情况)表示谢意,未简要说明他人或机构为论文所做的具体工作或哪方面的贡献;只有36篇(占30%)的“致谢”概括说明了致谢对象的贡献要点(如,提供了什么文献资料或测试材料,协助完成了哪方面的实验等)。可见,绝大多数科技期刊论文“致谢”都是泛泛地对某人或机构的帮助(或笼统地说某方面的帮助)表示谢意,而未说明他人或机构所做的具体工作或实际贡献;缺乏具体内容可说是目前论文中的“致谢”存在的一个较普遍而突出的问题。为此,本文简要阐述“致谢”的主要内容,认为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致谢”内容应适当具体化,并对此提出有关建议。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