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语(通用6篇)
课程评语 篇1
1. 你的学业成绩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记住:你现在距离目标成绩还有差距,家长和老师都还不是很满意!高三时期,还是需要进一步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在暑期,要针对高考真题题型,出题方向,做题方法等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在整个高三阶段你才会有的放矢,奋然前行!送给你一句话:路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远方!
2. 一个学期,很短暂,但是我看到了你很多的变化!学习态度端正了,为人处事也成熟了很多!高三来了,把一些垃圾清扫一下,好接待高三,这样你会更有成本拼搏高三!路开始了,面前就是远方!目标已经选定,就要勇敢前行!
3. 转眼即逝的一个学期,你成长了很多。尤其是近段时间,改正了不少的缺点。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4. 开心的笑脸,懂事的行动,每一天两重学习的匆匆背影!一个学期以来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勤奋,你的成绩大家都看到了!
5. 希望你能够妥善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关系,把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注重提高学习效率,向单位时间要成果!相信成功的巅峰上有你成功的英姿!
6. 一个学期马上结束,作为我的课代表,我感谢你!作为我的学生,我欣赏你!作为班级的一员,你的成绩大家看得见!你的进步和努力,你的老师和家长都很满意!希望你在将来的一个学期中能够再接再厉,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搞好文化课的学习!雄鹰要翱翔天空是需要一双坚强的翅膀!骏马要想奔驰天下,是需要意志的坚强和体魄的健康!
课程评语(精选6篇)
课程评语 篇1
1、你那双珍珠般的眼睛里,盛满热情聪慧,上课时,你思维敏捷,发言积极,那独到的见解令人钦佩;做作业时,那别具一格的答案,常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工作上,你认真负责,是个尽责的生活委员。愿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让自己的目标更高些,更远些!如果在好的基础上,再加快点速度,再多一份踏实,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2、高杨平凡你忠实憨厚,听话懂事,你心系集体,乐意助人,大扫除时的那个铁铲,让老师看到你阳光的一面,你明白事理,要求上进,但你拖拉散漫,意志薄弱,缺乏责任,缺少动力,这一切都阻碍了你成绩的飞速进步,让老师欣慰的是这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着。相信自己,只要信心恒在,你的明天一定会变得美好。
3、你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喜欢让别人管理和照顾,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喜欢课外活动,有个人思想,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但书面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朗读课文很有感情,学习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老师希望以后你说话做事能多作些考虑,让爸爸妈妈放心,让老师放心,努力哦!
4、吴雨晴你贪玩,不爱劳动,喜欢吃零食,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如果你能在学习上避免浅尝辄止,能深入钻研,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排除干扰,静心学习,相信你的成绩会有很大突破的。请你不要灰心,慢慢来,只有不懈的追求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你终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5、文静懂事的你总是默默无言。读书背书,你似乎还努力不上。关键学习要自觉,不能总要老师说,你自己要爱学习。孩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为了美好的明天,抓紧加油吧!还有要持之以恒,你会成功的哦。
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摘 要]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 网络课程;远程开放学习;调查分析;反思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h动画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 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 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 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 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4]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研究所 [5]吴庚生,张建伟,李绯,段崇江,关于远程学习过程及效果的实证分析edigest12/meeting-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