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教案

时间:2025-04-05

《金鱼》教案(通用17篇)

《金鱼》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画圆并添加线条组合画成小鱼等图像和符号。

  2、乐于用绘画的方式大胆想象找朋友的情景,体会回到朋友中间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蜡笔(炫彩棒)、ppt(选自绘本《小金鱼逃走了》)、剪贴画

  三、活动过程:

  (一)、漂亮的小鱼

  导入: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个特殊的好朋友

  1、(出示剪贴画)瞧

  提问:你们看是谁来了呀?他长得什么模样呢?

  总结:小鱼有圆圆的大身体,圆圆的小眼睛,还有一条剪刀似的小尾巴,真可爱呀!

  2、你愿意和小鱼做朋友吗?谁愿意做一条可爱的小鱼和这条小鱼做朋友!(幼儿在剪贴画上画小鱼,注意身体和尾巴的大小)

  总结:看!小鱼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真快乐,有朋友真好!

  (二)、小鱼逃走了

  1、ppt1(鱼缸)

  可是有一条小鱼他却一点儿也不开心。

  提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呀?画外音:“我一个人在这儿没朋友,太孤单了,我决定逃走去找朋友了。”

  2、ppt2(窗帘)

  提问:

  (1)小鱼逃去哪儿了?

  (2)你们找到小鱼了吗?小鱼和窗帘上什么东西长得像呢?(圆点点说:小鱼小鱼,我们是红红的,你也是红红的,我们是圆圆的,你也是圆圆的,就留在窗帘上吧!)

  3、ppt3(瓶子)

  小鱼嗖的一下逃走了

  提问:这回逃到哪里去了?找到他了吗?

  原来掉进了糖果罐里,糖和小鱼有什么地方长得一样呢?(圆溜溜的身体)糖果说:“嘿,小鱼,就留在这儿享受甜蜜吧!”小鱼会留下来吗?

查看全文

绿色的金鱼(精选2篇)

绿色的金鱼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10个生字,会写“了、会、后、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通过图文对照,理解教师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分析

  这首诗歌写“我”画了一条,老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难点是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满意我的回答。本课教学老师需要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绿色金鱼图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配乐课文录音,布置学生准备彩笔和画纸。

  三、学生分析: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想象过程中迸发出的灿烂的火花。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这对他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四、设计思路:激趣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题

  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

查看全文

《一缸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认真仔细听故事,完整的回讲故事
   2、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3、明白故事里的小花猫这样的朋友是不可*的。

  教学过程:
  一、完整了解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用心记
   2、学生根据问题理清故事的脉络
  二、学生听录音,适当配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有声有色的讲述故事,表演课本剧

查看全文

绿色的金鱼教案

第10课  绿色的金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九个生字,会写“了、后、会、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让他们敢于想像,敢于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会认”字,正确书写“会写”字;在读中领悟老师看到“我”画的绿色的金鱼,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了、后、会、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问题导入。
    你见过“绿色的金鱼”吗?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小朋友,在图画本上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还奖了他一颗红五星。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课题,齐读,随机认读“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然后用你喜欢的办法和它交朋友。
 2.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告诉自己的同桌吧。
 3.同桌互相帮助读读课文,在课文中同生字表中的10个生字玩“捉迷藏”。
     4.再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标出小节。
 5.在读书小组内分小节合作读课文,争取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查看全文

金鱼教学反思

金鱼这一课教材在一课时中安排的内容比较的多!从鱼生活的环境到观察鱼的身体及运动,再到观察鱼的吃食、排泄,然后观察鱼的呼吸,最后比较蚂蚁和鱼的相同和不同,以指导饲养小金鱼结束。如果不能够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40分钟的课堂将很难把握。我在准备好观察用的金鱼和鱼食后,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思考和重组!经过2个平行班的教学尝试,觉得比较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过程如下:
  直接接题——鱼(教材课题是金鱼,我觉得这节课还是以鱼为课题更加科学),在揭题和组织学生说一说身边常见的鱼。(有助于学生对鱼的共同特征的把握)接下来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观察金鱼,明确观察的要求非常的重要,我给孩子们提的要求是:观察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怎样运动?花四五分钟的时间观察后,交流完成对鱼的身体及主要器官的认识,然后以比较各种金鱼小结得出:鱼的种类很多,但他们的基本身体特征都很相似!(完成的鱼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的建构)。第三部分观察金鱼吃食与排泄,活动前强调这样几点:1、放几粒鱼食,2、静静地观察鱼怎样吃食物?3、找找鱼的粪便,从哪里排出?这些细节的强调将有助于这个活动的高效。吃食是很快可以完成的,排泄粪便可没有那么巧了,可以请看到的小组来说一说。第四部分观察金鱼的呼吸,这个活动实际操作的成功率不高,且费时间组织。我重点进行了取舍,首先省略了一分钟记录嘴巴开合的次数,学生早已发现鱼的嘴巴和腮是在不停的开合的,再进行记录价值不大。2个班级从金鱼嘴巴开合是在不停的喝水吗展开讨论,都能顺利得到鱼是在呼吸,不是在喝水。具体怎么呼吸?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我提供了一段鱼用鳃呼吸的资料让孩子们阅读,效果很好,效率也高!(教材这里安排红墨水的实验强调了探究,但我觉得有些时候不一定都要探究,探究也要考虑价值!)第五部分比较蚂蚁和金鱼的不同,(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动物这个概念的建立,但总觉得在三年级以韦恩图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总结,难度高且比较空洞。)最后引导学生课后饲养金鱼,继续观察结束。

查看全文

《数金鱼》教学反思

  我在执教《数金鱼》这一节课时,学生读得非常充分,且自始至终都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做一下反思。
一、坚持在阅读中识字,注意培养字字过目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识字的目的,也是识字的途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以读为主展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了解内容,认识生字。朗读的训练力求体现层次性,初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儿歌内容,激发学习热情;再听录音,重在听清几个生字的读音;再读儿歌,鼓励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认清生字的形,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与生字渐碰渐熟,最终达成重点教学目标——在课文语境中正确读出生字。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点好读儿歌,做到字字过目,认认字形。在其他学生朗读儿歌时也鼓励他们用手指点好,读到哪点到哪,既做小老师检查了同学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又给自己再次熟悉字形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静心听同学朗读的好习惯。
二、在阅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用心倾听、大胆说、说清楚的良好的听说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说话,减少说话的难度,先用谜语的形式把金鱼的特征描写出来,我再让学生看着媒体上金鱼的图片,问:你看到的金鱼是什么样的?学生就能比较规范地说出来了。此外,在课堂上,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用心倾听的习惯,首先要学会静心听老师说的话。其次,在听录音时要求学生特别听清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不光是会用心听录音和老师说的话,其次还要会听其他小朋友说的话。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认真听能及时帮助纠错的小朋友给以及时的表扬。通过明确的要求,及时的提醒,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用心听、大胆说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我十分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并注意说清楚。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