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700字

时间:2025-04-04

建议书作文700字(通用29篇)

建议书作文700字 篇1

  :

  爸爸妈妈小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可以见到河里的小鱼;河水非常甜,每当夏天,村里的人都来喝,有的人还把河水加工一下,拿去卖呢!

  那里的花草树木也很好。树木密密麻麻的,你要是到树林里去一定会迷路的。那里的花也有很多,有兰花、杜鹃花等等。那里的草也有很多,到处都是,草丛里有许多虫子,仿佛是在玩捉迷藏呢!你要是踩到草丛里,准会被虫子咬得哇哇大叫。

  现在的河里有许多垃圾,有泡漠,塑料袋、易拉罐、菜叶等生活垃圾。

  现在的花草树木很少了。有的已经被人们踩成了一条路,有的甚至被人们砍下,制造成了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

  破坏后果是很严重的。听不到鸟儿歌唱,看不到百花盛开,不再有河流存在,也没有各种动物,整个世界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人类不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进行肖邮票有效的保护,甚至还恣意破坏,那么,迟早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树木就像是地球的肺,没有它地球就无法呼吸。过度的伤害树木就是伤害我们自己。现在世界上有五十多亿人口,要使每个人每年种五棵、八棵、十棵的话,那么,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绿色的地球就一定会回来的。让我们大家一起保护树木,珍惜家园!

建议书作文700字 篇2

  冬姑娘离开了大地,在春风中迎来了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的春姑娘降临了。柳树的枝条儿长出了绿芽,鲜艳的花都纷纷开放了,小鸟也在枝头欢乐的唱着歌,好像在唱春天来了。这样温暖的季节,最适合出游啦!在这,我建议大家去花溪春游一番。

查看全文

建议书700字(通用33篇)

建议书700字 篇1

  尊敬的环保局长:

  您好! 上面这首诗是我看《漫画大王》时看到的。很多人只是一笑而过,但我却觉得很有道理。 这段时间全国被雾霾所笼罩着,银川也不例外。雾霾中含有人可吸入的颗粒物,最大的甚至可以用肉眼看到,这种物质不可以被排出,也不能被人体吸收,它会留在人体的肺里,有的会进入血管里,最后散播到人的五脏六腑。 各个器官里。这种物质如果吸入的太多,就会得肺癌。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起雾霾都是常有的事。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个北京人到外国去旅游,结果他一下飞机就晕倒了,医护人员给他吸氧气也没有用,那个北京人用微弱的声音说着:“CHIN精选建议书范文三篇!CHIN精选建议书范文三篇。”那个医生仿佛听懂了什么,说:“YES!”医生给那个人拿了一瓶汽车尾气吸,那个人苍白的脸才慢慢露出了一丝血色。这个笑话讽刺了我们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现在有的城市的天都是灰色的。 是什么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大气污染呢?原因有很多,汽车的排气口中排出的一股股尾气和工厂的烟囱中冒出的滚滚浓烟是环境最大的敌人,它们破坏着我们的新鲜空气。

  我有一些建议望您采纳:

  一、在电视上播放建议人们绿色出行的广告。

  二、限制工厂生产大排量的汽车。

  三、在公交车车站张贴广告,倡导人们多多不行出行。

  四、每月设一天绿色出行日,人们都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五、让污染太大的工厂停止生产,开始改造,直到达标才能继续生产。

查看全文

建议书700字(通用27篇)

建议书700字 篇1

  福州市环保局的叔叔阿姨:

  今天给您们写这封建议书,是为了给您提几点建议。由于经济发达,人们已经忘了环保、节约这两个词,现在,人们的生活垃圾满地扔,马路上、小巷里,有的人居然都已经走到了垃圾桶旁边,却把垃圾随手一扔,扔到哪儿了也不管;扔到了马路上的垃圾,一辆车飞驰而过,便把垃圾刮到了天上,更严重的是,当被飞驰的汽车刮上天的垃圾,掉落下来的时候,有时会落到快速行驶汽车的前玻璃上,挡住了司机的视线,这样多危险啊。人们都说浪费是可耻的,但人们自己做到了吗?一张白纸,原本可以正反打印两次,这样又节约,看、拿起来很方便,也不容易丢,但是在有的公司里,一张白纸,只打印一面就完事了,这样既不节约,又不环保,他们想过没有,当一张用过的纸,被人们扔掉的时候,一张没什么,但要是所有的人们都这样做的话,那会造成多大的白色污染,造一张纸就得破坏一棵树,那浪费一堆纸,就等于破坏了一片森林!没有用的废纸可以当草稿纸再次使用,实在没有用的纸,可以当废品卖掉回收。现在的工厂一天能排出大量的废气,极大面积地污染空气,这样,我们吸入的空气都不干净,对身体是个伤害。为此,我向您们提出以下建议,希望您们能采用我的建议:

  1.在城市里尽可能多的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两种垃圾箱。

  2.呼吁人们扔垃圾时,归类投放。

  3.鼓励人们用白纸打印时,可以双面打印,有的废纸可以当草稿纸使用。

  4.把工厂排出的废气化成能源再次使用。

查看全文

建议书700字(精选35篇)

建议书700字 篇1

  舟山林业局:

  你好!

  我是定海区舟嵊小学六(五)班的一名学生,我叫戴戎楠。我发现舟山的树少了,除了寥寥无几的几座大山,就只剩下绿化带上那一片大大小小的树了。树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排出清新的氧气,而那一片片的绿色,正被一座座新起的楼房和工厂蚕食,更何况如果连岛大桥通车,更会有许多外地汽车在舟山排放尾气,还会兴建更多新工厂,使舟山的空气浑浊。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造房、造厂引发的土地不足,于是就有人把目光转向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向您几个建议:

  1、使用“楼顶花园”计划:在许多工厂和平房的楼顶都是一片空闲的平面,可以在上面铺一层泥土,种植青草和低矮的灌木,使用空调水进行浇灌。

  2、使用“纵向发展”计划:可以在楼边大量种植爬藤类植物,使它向上发展,可以节约土地,又种植更多植物。还可以在一块地上插许多细密的杆子,洒下爬山虎种子,使之形成一个个绿色的立方体,释放更多氧气。

  3、使用“塔楼”计划:我们给自己盖楼,为什么不能给植物盖楼呢?可以盖一座三、四层的楼,它有灯、有水,但没有墙。从中心的柱子开始,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种植各种不同需要阳光的植物,使每一种有益的植物都能大显身手。

  这些就是我的建议,希望您能采纳,让我们舟山越来越像一大花园。让四面八方的朋友到我们舟山来都能流连忘返。

  祝工作顺利!

  建议人:

  日期:

建议书700字 篇2

  尊敬的环保局局长:

查看全文

建议书作文700字(精选32篇)

建议书作文700字 篇1

  尊敬的区林业部门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生,在我的眼里,我觉得我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虽然不少,但也不多。我觉得这是因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只管种树,不管养树。比如我们楼下的公路两旁种的树,有的树上面已经长了许多蘑菇,还有的方格只有一些的泥土,树已经死不知道到哪里去了。2.人们对森林、树木和草坪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过马路,中间隔了一道草坪,不管有没有路过去再说“路是人走出的,不管有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许多小草在人们脚再也抬不头;还有人要赶狗,没有棒子随手就从一旁的树上折上一根下来,地久天长树也不成树了……

  对以上的事件,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不尽要种树,而且还要养树,要定期浇水,定期施肥。为了减少工作量,可以一个人种一棵或几棵,但一定要这人对这几棵负责,一到它成才。到下一年的这一天进行评比,好的有奖,不好的就处罚。

  二、多多另强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对森林的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在公共场所展开环保的宣传,让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自愿投身到爱护环境。

  三、向各小区,各单位发放树种或树苗,让他们到离家最近的地方去种树,定期抽察,各小区或单位种树情况。

  以上建议,请各领导采纳。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建议书作文700字 篇2

  全校师生:

  大家好!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她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又是那么无私。可是近年来,却由于一些人为的破坏,地球母亲变得面目全非。

查看全文

建议书700字十篇

建议书700字 篇1

  敬爱的校长:

  您好!

  我是您的一名五年级学生,我还有一年便小学毕业了。我想向您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您下学期考虑考虑。

  您也知道我们学校花了整整十几万办了一个语音室,但是从来没有在那里上过一堂课,您说多可惜啊!每当我从语音室走过的时候,总是停下来看一看。那一台台语音机,有一台小电视似的显示机,还有一部耳机,好像电脑一样。如果在语音室里上课,那可以想像到是多么美好啊!

  校长,您知不知道我们的课余时间就是那么一点点,高年级还好,老师不会用课余时间来上课,而低年级呢,可以说是连把书本放回书包的时间都没有啊!还有,我们活动的时间太少了,每个星期只有一堂活动课,有时还不上,被课任老师拿去上了。更糟的是,我们学校的运动场太小了,每次开校运会我们都到东郊场观看,跑步的时候,我们就是“吃尘”。根据以上:学校的不足之处,我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每个班每个星期至少到语音室去上一堂课。

  2、让老师尽量不要用课余时间上课,让我们多一点课余时间。

  3、每个星期能否安排两节活动课。

  4、把现在的运动场再扩大一些,让校运会在校内开,那样我们便可以在楼上观看。

  校长,我的建议不知是否合理,恳请认真考虑。

  此致

  敬礼!

  20xx年xx月xx日

建议书700字 篇2

  敬爱的校领导:

  您们好!

  我是本校的一名六年级学生。我在这个美丽的学校学习、生活、玩耍了已有七年之久。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物都给我留下来深深的回忆,有幸福的,有快乐的。每天早晨,我伴着鸟儿唧唧喳喳的歌唱声上学;每天下午,我伴随着夕阳的光辉放学。不知不觉中,对学校有了的情感,学校正如我另一个家。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