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作文500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许许多多古代诗人都曾写下过关于黄鹤楼的诗篇,令我不禁对它产生了憧憬之情。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去了武汉,也正是那一次,我们去了黄鹤楼。
黄鹤楼从外观上看去是6层楼,实际上有9层楼的高度,举目仰望,就可以看到三个赫赫有名的大字——黄鹤楼。黄鹤楼有着奇特的建筑特色,其各层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屋内外都绘有仙鹤,以及花草、龙凤等各式各样的图案。一走进门,你就可以看见墙上栩栩如生的壁画,以及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画,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黄鹤楼作文500字
烟波浩渺的水畔,静静地立着一座古典的楼阁,映着夕日的余晖,闪着熠熠金光,增添些许神秘色彩。灿灿金光,
滔滔水声,应和着穿越千年的雕花横梁,这,便是我心中最神往的地方—黄鹤楼。
这里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常颂之地。这里留下过远别故乡,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崔颢在千年之前,独自登上这黄鹤楼,我踩着他的足迹,似乎能看见他站立在微风之中,衣带随风而动,有神人气概。
他昂首举目,极力远眺,好像想要寻觅到仙人留下的痕迹,但所见之处尽是千百年来空空悠悠的浮云。我的心里也钻进了思乡之愁。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心中感慷万千。黄鹤楼,我爱你!你是游子对家的思念。
黄鹤楼小学作文
一“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武昌区蛇山山顶,四周绿树成荫,山下有一个人造湖。我和妈妈沿着旅游路线来到了山顶,黄鹤楼顿时出现在我们眼前,她巍峨挺拔,共有五层。
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大厅。通过仔细阅读墙上的历史资料介绍,我才知道,武昌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源自于孙权要以武立国才能昌盛的道理。这样说来,黄鹤楼在三国时期就修建而成了。
当我们来到第二层,一副巨大的、漂亮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画卷上面画着一个人骑着一只黄鹤飞去,他手中拿着一把玉笛。我想,这就是那位吹笛的故人吧!四周是一些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随着爸妈的多次呼唤,我恋恋不舍地走向第三层。这楼层内墙上,铺满了壁画,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嘿!那个是岳飞,他手持一把大刀,神情严肃;还有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有许许多多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呢!
黄鹤楼作文400字范文
1黄鹤楼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黄鹤楼玩。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点。
下车后,登上了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牌坊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门前也有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
乘着电梯来到楼顶,望远镜可以看到下游的长江二桥,再看对面龟山上的电视塔在山顶高高耸立。站在楼上往前看,远处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只见青青的汉江流入浑黄的长江中,现出半清半浊的奇观。长江大桥的桥面上行驶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轮船缓缓驶过,不时传来“呜呜的”汽笛声,船尾激起了洁白的浪花。江水无声无息地向远方流去。
看到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楼
黄鹤楼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武汉的标志。它座落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处,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黄鹤楼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它己经破坏后又重建了,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鹤楼,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它主层高五层,红瓦,黄瓦。黄色凡人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壁辉煌。每层楼檐的四角都挂着金色的铜铃,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黄鹤楼的变迁。黄鹤楼的大门是两只站立的黄鹤,它是民间传说中黄鹤楼故事的象征。
黄鹤楼作文400字
江水川流不息地滚滚向东流去,犹如一条蛟龙咆哮而去,一直延伸到天边,直到再也看不见。
奔流不息的江水边,草木茂盛地生长着。在草木的掩映下,耸立起了一座壮丽的楼台,它有如李天王手上的宝塔,坐落在着青山绿水之间。然而,曾经常乘着黄鹤来此歇驾的仙人,也早已乘着那黄鹤远去,无影无踪,渺无音讯,只留下黄鹤楼孤独地在江边落寞。
这么多年过去了,黄鹤楼还是独自伫立在原处,孤独地望着江水,世事茫茫,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已消逝,也只有天空中悠悠的白云千古不变,仍然静静地飘游,与黄鹤楼为伴。
黄鹤楼
黄鹤楼,一颗璀璨的历史遗产的明珠,就镶嵌在美丽的江汉平原上。她令中外无数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漫步朝黄鹤楼而行,走过上书“三楚一楼”的牌坊,迎面是一对一米多高的铜铸黄鹤,全身金灿灿的,体态轻盈,一只向远处眺望,一只低头默想。
绕过铜鹤,我们便来到黄鹤楼前。黄鹤楼有5层,约50多米高。每层楼的檐角上都挂着风铃。每当夜幕降临,晚风徐徐吹来时,风铃清脆的“叮当”声,使黄鹤楼显得更加古朴庄严。整个黄鹤楼全是油亮的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耀眼。第一层周围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刻花虫鸟兽,栩栩如生。楼内,中央藻井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四周还有姿态各异的白鹤雕塑。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周围有49根大红柱,正面墙上有一幅高19米、宽6米的陶器巨型壁画,画上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银须飘飘,乘着白鹤,横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意。白鹤在黄鹤楼旁盘旋,少女们挥舞长袖载歌载舞,青年们举杯相视,老人们翘首朝天,举着果品,似乎在表达着对仙人的无限感激之情,又像是希望他早日回到黄鹤楼。看着这些作品,会令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
沿着迁回的楼梯,看完二楼历代丹青妙笔的作品之后,到了三楼。绕过景壁,就看到了两幅仿汉壁画。右边是吴王在黄鹤楼大宴群臣的情景:大臣们向吴王举杯庆贺,像是在歌颂吴王的功绩,又像在赞美黄鹤楼的壮观,吴王举杯含笑倾听着;一旁侍女们翩翩起舞;楼外战旗飘飘,侍卫们来回踱步,战马奔驰……再看左边一景:烈日当头,一群民工正在忙碌,有的在拖木头,有的在刻木雕,有的在刷彩漆。一个拖木头的老公公敞着怀,骨瘦如柴,腰弯得像张弓,旁边的监工用鞭子使劲地抽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