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婆的作文:姥姥

时间:2025-04-05

外婆小传作文800字

  外婆出生于1942年,生在战火纷飞年代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社会并不安定,生活的不易如疾风骤雨般磨砺这朵小野花的意志,在她女孩子柔情似水的性格中平添几分刚强。

  外婆自幼便是要强的。挑水,上树,挑着干粮雨天走十余里路上学,一个乡野丫头在摸爬滚打间一天天坚韧。

  外婆二十余岁时,因工作原因被组织派到云南。那时政治不如今天那么清明,城管欺负小贩的事屡见不鲜。世人也唯唯诺诺,少有出头者,有一次在集市上,她亲眼见到小城管不分青红皂白踹翻了老菜农的菜筐。数百颗姜散落一地,人来人往拥挤着,没一会儿就踢得不知去处。老菜农面如死灰。外婆看不过,挤上前去,气鼓鼓地质问:“你这人怎么为百姓服务的?怎么随便踹人家筐?”城管一回头,看见一个瘦巴巴的小人儿,几根黄毛拢在脑后,又矮又瘦连麻杆都不如。再看她还一脸不平的样子,瞬间气不打一处来:“管什么闲事?”伸手就要打她。“小个子”眼睛“唰”地瞪大了,踮起脚,拔高了声调:“你还要打人?来,咱去派出所聊聊!”小城管看着这“麻杆”一脸正义的“嚣张”样儿,也真弄不清她什么来头,悻悻作罢,帮老菜农拾了未被踩烂的姜甩头走了。您可别真以为她管闲事,她的身份是一位刚上任的法官。

  我一直佩服她这种正直的刚硬劲儿。或许我性格中那总冥冥闪现的正义感也与遗传有关,不得而知。别看她对外刚强,内里却安静柔美,满载柔情。外婆喜爱读书。每当我回家推开门,或进卧室时,总能看见她手握书报,或坐或卧,满脸安详。她常常读着读着睡着了,连老花镜也忘了摘下。我常调侃她“与台灯为亲密伙伴”,因为她时常读到深夜。每每万籁俱寂,灯火阑珊后,那橘色的灯光仍亮着,编织出一片梦境。她从不给讲我多么大的道理,只是身体力行,令我耳濡目染,然后学习、践行。我养成了如她般热爱读书的习惯,拥有如她般满腔的热情与爱。她是我人生最厚重的教科书。

查看全文

外婆作文700字

  等呀等,盼呀盼,激动人心的“过年”终于来到了。过年回老家穿过走廊,走进后房映入眼帘的是那个土灰色的灶台。它让我想起我和外婆的事,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小的时候爸妈去外地,我和外婆一起住。外婆相貌很一般,但很和蔼。她有着高高的鼻梁,小小的眼睛。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灶台那里为我做饭。

  小时候我天天粘着外婆,觉得她很美很美。我也特别喜欢看外婆生火的画面,红彤彤的光照在外婆的脸上。冬天冷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在灶台旁边,因为这样会让我感觉到很温暖。外婆就会时常的开玩笑,说你这么喜欢灶台,那晚上就睡在这里吧。我嘟起嘴巴假装生气,看着我生气的样子,她哈哈哈地笑了。

  那一年格外的冷,我因为晚上睡觉踢被子感冒发烧了。当时烧得很高,我的身上盖满了厚厚的被子。外婆在一旁很担心走来走去。走着走着她忽然想起了与其盖着厚厚的被子,不如到灶台旁边取暖。外婆带着一件厚厚的被子和我到了灶台旁边。

  那通通的火照在了我和外婆的脸上,不一会身体里面的寒意瞬间烟消云散。就这样,我躺在外婆的怀里甜甜睡着了。一觉醒来,高烧退了,浑身觉得格外的轻松和舒畅。

  外婆做的菜也非常的好吃。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是外婆她那炒的一手油菜花,可以说是全村最好吃的。和邻居聊天的时候,大家都会时不时说,弄得旁边的外婆也很尴尬的笑了笑。外婆炒菜的动作简直是全世界最酷的动作,将绿油油的青菜甩入锅中,白白的烟立马就冲到了房间顶上,那像是世外桃源烟雾一样。我在旁边只会流着口水大呼小叫。看着我的童真,外婆她也笑了。

查看全文

外婆变了作文700字

  说起我的外婆,就是一个词儿:抠门儿。以前,她总认为这个不该买,那个不该买,成天唠唠叨叨的。

  外婆非常勤快,家里的衣裤她都抢着洗。妈妈买了一台洗衣机,外婆一见就不高兴了,说:“干吗这么浪费,这衣裤放在这怪模怪样的机器里不搅坏才怪呢!”

  春节时,妈妈买了一套新衣服和几盒补品给外婆。外婆却说:“这呢绒大衣该要不少钱吧?干吗呢,我现在不是穿得挺好么!再说了,这些燕窝人参什么的,又这么贵,你可真是的……”

  有一次我放学回来,没进门就听见外婆训斥表姐的声音:“你呀,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节省,今天牛仔裤,明天休闲衫,什么牛呀羊呀皮子的鞋一大堆,还要花几百元去买什么‘耐克’鞋,真是浪费。”我忙上前去劝,谁知外婆一转身,两眼就直勾勾地盯着我的脑袋瓜。我一摸,天哪,下午刚刚买的帽子正不偏不倚地套在我头上,我这回可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迅速摘下头上的帽子躲回房间里去了。

  尽管这样,外婆还是每天川着认为不该买的洗衣机洗衣服,坐在她认为不该买的沙发上看不该买的电视机,听她认为不该买的收音机……

  渐渐地,外婆的唠叨似乎变少了。

  几个月前的一天放学回家,只见外婆穿着一套崭新的衣服,脚上的皮鞋擦得发亮,一进门,便冲我说:“孩子,来,看看我这身衣服怎么样?下午刚和邻居王奶奶去买的!”“外婆,您不嫌这衣服贵吗?”“没事儿,”外婆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儿,“以前我只知道省钱,穷怕了,现在可好了,不愁穿,太好了,我也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

查看全文

外婆的小院作文800字

  自我记事起外婆就住在那里,一圈青砖青瓦檐围成的地坑院,普通但整齐洁净的一个院落。

  之所以说是外婆的小院,是因为院子里承载了她的喜怒哀乐,有她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忙碌的身影,有她为六个孩子牵肠挂肚的叹息。她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年华,付出了青春,人生大半时间都交付給了这座院落。时光流逝,岁月慢慢的在这人世间留下不同的痕迹。儿女们成家后都逐渐离开了那里,院子里就只剩下外婆和外公。外公是个在家坐不住的人,而外婆是个传统的女人,勤劳善良,每天会把院子收拾的干净整洁,做饭洗衣守在那个宁静的小院。每次孩子们去看她,她都非常开心,总是张罗着做这做那的吃。

  后来外公生病起不了床,外婆更是寸步不离的守在了小院。外婆很早耳朵就不好使,外公生病后说话不清楚,两个人就这样在院子里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有时还蛮有趣的。外公生病的几年里,外婆变着样做好吃的,孩子们买的好东西都是先让外公吃,忙里忙外,虽然眼睛也愈来愈不好,但我想她心里是高兴地。外公走时给外婆说:“我没事了,你出去转转吧!”就这样外婆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我想当时最伤心的应该是外婆,相伴多年的人走了,失落之情难以言表。

  人越来越少,连院子也开始裂缝、脱落,不得已,外婆搬到地坑院上边的房子里。可她的心好像永远丢在小院里,不辞辛苦每天下去转一圈,后来干脆在院心种了菜,有时一晌的时间都花费在那里。我们有时去看她找不到人,在那儿准能瞅见她在小菜园忙碌的身影。没人住的地方,连通往院子的通道也开始脱落,栏马墙的青砖也松动了,加上近年来外婆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我们不止一次的劝她不要再下去了,可她就是不听。不知是院心的菜牵绊住了她的脚,还是那些曾经的回忆锁住了她的心。看着外婆拄着拐杖蹒跚的步伐,总想为她做点什么,可她总是笑着说:“我老了,什么也不缺。”望着她远去孤独的背影,心里会涌上一阵阵的酸楚。

查看全文

外婆的谈话作文800字

  我的外婆几乎和所有的老人一样,是一位和蔼可亲、慈祥的老人,从我记事起,鲜有给我们这些孙辈重话,但有一次外婆的话语,却让我记忆深刻,至今不敢忘却:

  记得那是我刚入学两月,傍晚跟着外公放学。外婆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咦,什么菜?怎么这么香?“外婆这个香味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外婆笑着说:“哈哈,我不告诉你,这是今天我们仨要吃的好菜。”说完,外婆走到领居家去帮忙了。

  我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厨房,打开菜盖子。啊,原来有我最爱吃的胡萝卜炒肉丝。看着看着我的口中溢出了津液……终于,我忍不住拿起筷子,可是到底要不要吃呢?心想:菜有好几盘,偷吃一点点胡萝卜炒肉丝应该不会被外婆发现,可是这是给我们仨人吃的,算了吧,我就吃一点点。于是,我用筷子夹了一点放进嘴里,忍不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正当我把菜吃了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呀!不能再吃了,已经吃了一半了,我赶紧盖上菜盖子,把筷子洗好放回去,然后假装若无其事地写起作业来。这时,外婆回来了,她看着我满嘴的油,又看看已吃掉半盘地菜,并没有骂我,而是微微地笑了笑,说:“先吃饭,等会再做作业。”

  吃饭的时候,外婆外公几乎都没吃胡萝卜炒肉丝这盘菜,“难道外婆外公不喜欢吃吗?”我心里在想,手口却不停,直到把这盘菜吃得底朝天。

  吃完饭,外婆照常洗完碗筷,这次却没有出门去跳舞、锻炼,而是坐到我的身旁,笑咪咪地问道:“千惠,外婆问个事,《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后面一句是什么?”我想了想说:“应该是‘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外婆,你问这干什么?”“外婆小的时候,太太就曾经跟我说过,孝敬长辈首先应学会谦让和尊敬,比如这吃饭的时候,老人长辈没动筷,小辈决不能先动先吃。一定是老人先吃一口,晚辈才可以吃饭。”“啊……”我猛然羞惭成了大红脸,“外婆,我错了,我偷吃胡萝卜炒肉丝……”外婆正色道:“其实这盘胡萝卜炒肉丝就是给你烧的,但千惠你要记住,只有守住那些千百年来积淀的文明传统、“老规矩”,我们才能成为继承优良传统的人!”

查看全文

外婆的粽子作文600字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睡眼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清香的露珠。

  你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柔软的头发,睡意便在那芬芳中忽然散去。

  我看着你把两束粽叶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上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含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似活了一般。在你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被你泡得饱满的米,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喝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你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糯米和红枣,青翠的叶裹着红白的馅,微甜不腻,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沉醉。

  我最爱看你包粽子。三层粽叶错落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两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你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的粽叶,一根细线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角粽子。每当我试图包一个粽子时,却总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你笑着对我说:“我孙女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你的背上,我坐在你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你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

  我就这样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你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