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今天,我们601班的全体同学观看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我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只有姐姐,爸爸相依为命。他们住的是破房子,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习非常优秀,每天除了学习,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学校离他家很远,还要经过一条河流,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想想我们,离学校这么近,每天却要让爸爸妈妈来接送,真是有些惭愧!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路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会使人痛不欲生。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中的小主人公“石娃”即要坚强的上学读书,又要养家中患病的父亲,正在面对人生中挫折。
一百次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百零一次爬起的勇气。这正是影片中主人的志气,也是中国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这种精神。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笑看人生。若王勃没开郎之性,怎能吟出“海内存知比,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呢?
影片中小主人公石娃,写了他“坚强”和“孝顺”。要说“孝”父母是天下最亲密的人了,小时侯父母像养花似的,把我们养大成人,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关照他。父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敬的,可亲的,想起父母对我小时候的关心,照顾,我不禁掉下泪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历史上的佳话,我们要孝顺父母,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会留下一生中的悔恨。
孝心是无价的,做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我看完影片,使我受益终生。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实验中学初一:奚传智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背起爸爸上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看完之后,我的心情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片中记述了石娃和他父亲石大的父子深情。
主人公石娃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小,他就失去了母亲,剩下他和姐姐、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勉强供一个人上学。疼他的姐姐把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却被迫嫁了人。石蛙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爸爸瘫痪了。这对石娃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石娃一方面去挣钱,一方面读书,还要照顾瘫痪的爸爸。然而,石娃却没被这一连串的困难吓倒,他不断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为了能继续上学,他毅然变卖家产,背起爸爸走出了马莲河。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石大背起石娃走进马莲河,告诉石娃:“河水有涨有落,学是要天天上的,男孩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句话,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孩子,在省重点中学求学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生活条件、学习环境,还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比石娃优越。可就在我们这群人中,却有些人不珍惜如此好的求学机会,而是学着去赶“时髦”,结识不良少年,染上不少恶习。可石娃,小小年纪就担负起照料瘫痪老父亲的重任,艰难地踏上背起爸爸上学的征程。石娃那自强不息,勤学奋进的精神打动了我,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像石娃那样,大起精神、坚忍不拔、乐观向上,只有这样,才能变逆境为顺境,到达理想的彼岸。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山东省邹城市匡衡小学三年级三班邵泽政星期四下午,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叫《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非常感人。电影的主人公是石娃,他生活在一个很贫穷的小山区,姐姐和石娃都想上学,可是爸爸供不起两个人的学费。就用转勺的办法来决定,结果勺把指向了石娃。姐姐虽然很喜欢读书,但是,还是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石娃。当时石娃还小,他太调皮了,上课经常逃学。爸爸知道后严肃地说:“河水有涨有落,学是要天天上的,男孩儿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石娃听了以后,决定刻苦学习,后来参加了奥林匹克竞赛,拿了一等奖,爸爸很开心。石娃不断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师范大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却得了中风,需要人照顾。石娃为了完成学业,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背起爸爸去上学。把家卖了,用这些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我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条件比石娃好得多,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学习条件也很优越,虽然我学习也很刻苦,但是和石娃比起来,还差很远,平时一遇到困难,就问家长。以后我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多家思考,努力学习,长大当一名律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这是一部以悲剧为背景的学生教育片,很让我感动。主人公石娃是如此的孝敬父母,让我感动!
小时候,石娃和他姐姐还要通过转勺来决定谁上学,因为石娃母亲死的早,父亲天天劳苦工作,可只供一个人读书,钱不够,石娃小时候不敢过河上学,是他爸爸背他上学的。石娃很争气,奥林匹克竞赛得了一等奖,还考上了师范大学,真是很了不起,爸爸为了不连累他们,姐姐嫁了人,父亲行动不便于工作,老了,就跳井自杀,被石娃救了上来,最后,石娃不让别人照顾父亲,背父亲去城里上师范大学。
……
当我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时,不禁热泪盈眶。想想自己上学多么容易,还有好吃好喝的,石娃那时难道有麦当劳吗?有玩具吗?连上学也那么困难,真是生活艰苦啊!石娃真是一个好孩子。
石娃成才主要是因为他爸,他爸为了给石娃交学费,从拖拉机上掉下来,摔伤了脚,也在所不惜,还是要工作,两次进了医院,已经是老态龙钟了。其实那勺永远指向右边,还是想让儿子读书,可能太偏心了!但姐弟俩从未怨恨过爸,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家是由父亲一个人扛起来的。虽然爸爸打过石娃,但他知道父亲是为他好。让父亲知道儿子因为要照顾他而逃学,十分气愤,便跳了井,但他毫不犹豫地救爸爸,把他顶出了井!
幸福家庭未必知人间苦,养尊处优的小皇帝、小公主未必懂得世间苦,何来孝敬父母双亲。父母都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必须像石娃那样争气,那样会感恩。石娃家比农村每一家都穷许多,但他父亲用尽后半生,为石娃服务,如果小皇帝、小公主跟石娃比,那十足为天地之别啊!
背着爸爸上学观后感800字
导读:影片《背着爸爸上学》根据甘肃庆阳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拍摄而成,讲述了一个山区孩子在逆境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下面是一篇《背着爸爸上学》观后感,800字左右。
《背着爸爸上学》观后感800字
《背着爸爸上学》这部电影给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励。
故事发生在甘肃的一个小山沟里一条贫穷落后的村子里的一单亲家庭。主人公石娃在七岁的那年用转勺子的方法而有了上学的机会,但是他姐姐也就因此缀学在家了。
在石娃上学后不久因看到跟着他过河的同学黄美霞在河里溺水死了。这件事让石娃有了心理恐惧。于是石娃逃了三天学,最后被石娃的爸打了一顿后被逼着上学。走到河边时石娃不愿意过河,在石娃闭上眼睛跑到河中间时就走不下去了。后来,石娃被他的爸背着上学。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石娃很用功很努力,每次都考第一,还获得了国家奥林匹克化学比赛甘肃区的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其中,电影里的几个情节最让我感动,它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石娃的姐姐为了让家里的环境好些,让父亲的负担别那么重,让石娃能继续读书,她嫁给了南岭村里一个比石娃还矮的有钱人当媳妇。当石娃回到家知道真相后,他冲到山坡上大喊“姐!”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不禁流了出来。石娃的姐姐,确实是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石娃的父亲在一次劳动中不幸中风了,后来因为没钱治疗而得了半身不遂。石娃决定不去上大学,在家照顾患病的父亲。他为了不拖累石娃,毅然地跳入井里,那股精神与勇气是多么让我们敬佩和感动啊!后来他被悲痛的石娃救了上来,却依然用无声的抗议劝石娃上大学。那一刻,父爱在我心中的形象变得如此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