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为同行们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编排内容,作一些分析、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集锦(精选13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集锦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3、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1×6=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和6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2×6=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 39-40 页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小调查: [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

  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 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媒体播放)

  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 学习新知

  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

  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

  3、尝试记录

  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引出统计表格。(出示表格)

  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第11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

  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

  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书P44 ~ 46  例1  练习九部分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读乘法算式。
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
准备
出示游乐场图
师:小朋友们注意看图,游乐场不少小朋友都去过,那里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动一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先看图上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引导。
解决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小吊车的车厢呢?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4.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新课
摆图形游戏
要求:A 用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所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  摆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 同桌交流,把算式写在纸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学生说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板演。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师: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学乘号的写法)
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 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件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  (板书)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40直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 :画直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板
学生准备:三角板、不规则形的纸一张、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    投影出示。这些图形都叫什么?请指出 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3.    谈话:像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只要大家留心,处处都能见到直角。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认识直角。
(1)    我们周围物体表面中的直角。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它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它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找出练习本封面上的一个角,和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教师巡视,指导比的方法:先对好两个角的顶点,再使两个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看着另一条边是否也会在一起。)把教科书(或练习本)封面上的任意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和投影屏幕上的角大小相等吗?(请一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这些角都叫什么角?(直角)直角用  表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让学生充分说。)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