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舞作文400字
瞧!是谁的裙子在舞动?看!是谁的微笑脸上漾?哦!是维吾尔的姑娘在舞蹈,是她的微笑脸上漾!
我一见到这幅美丽的剪纸就被吸引住了:维吾尔姑娘身穿绣着精致花儿的长裙,头戴缀满着珍珠的小高帽,脸上挂着微笑,笑容里透出甜甜的味道……她扭动着纤细的腰鼓,如瀑布般黑亮的辫子随着舞姿欢乐摇摆。呀!她那精美的帽子上竟顶着一摞碗!她竟不怕碗摔破!
看着她优美的舞蹈,我们不难看出她在练习时的辛苦:数九隆冬练,盛夏酷暑练,繁星点点她在练,他人休息她还在练!可能为了保持平衡,为了碗不摔破,又同时保持舞姿优美,她在黑暗中、月光下练。有可能练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顶碗舞
顶碗舞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舞蹈,顾名思义,就是顶着碗跳舞。
今天,电视上播放了一则通知,:“一个月后,本市将举行首次顶碗舞大赛,冠军奖获得……”从小就喜爱舞蹈的依娜一听到消息,顿时喜出望外:我一定要参加,以我的技艺,怎么会不赢呢?
于是,依娜拿出三只碗,顶在头上。可毕竟她也没练过几次这种舞,手一松,“哐啷啷”几声之后,碗都粉身碎骨了。她没有放弃,也许怕别人笑话他,便拿了许多碗,跑到了花草茂密的原野,开始练习。
她先顶上一只碗,很容易,跳了几次才掉了一次。他坚持不懈,不断地加碗,不停地练习。尽管练的腰酸背痛,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六年级看图作文:跳顶碗舞的女孩
小兰是一个朝鲜族女孩。从小到大,她都生活在一个朝鲜族村庄,而朝鲜族的顶碗舞更是与她朝夕相处,日夜相伴。每当祭祖、丰收、过节时,村里的姑娘们总是以跳顶碗舞的方式来庆祝。
小兰的姥姥也是一位跳舞的好手。虽然她年纪很大了,也不能跳舞了,但仍然帮姑娘们排练。姥姥曾经给了小兰一张剪纸,剪纸上就是一个姑娘在跳顶碗舞。这个小女孩穿了一件绣花的朝鲜族裙子,戴着一顶小巧的帽子,头上扎着一朵花儿,帽子上顶着三只小碗。她的身后是一片花海,而这个小女孩更像是一朵娇艳的鲜花,在群花的簇拥下翩翩起舞。这张剪纸一直被小兰压在箱底。今天偶然找了出来,在经过姥姥的一番讲解之后,小兰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姥姥,姥姥,瞧,您以前给我的剪纸。”小兰说:“您剪得那么漂亮,一定是想让我也学习顶碗舞,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对么?”
“哎呀,傻闺女,这只是剪纸的一小部分意思。既然你今天来了兴致,姥姥就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女孩,生得浓眉大眼,聪明睿智。她呀,和你一样,也十分用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除了学习,她还有一项特长,那就是跳顶碗舞。在家中,妈妈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从小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环境,她的舞跳得很好。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后来在一场车祸中,她的父母不幸去世,一位和蔼的老妇人收养了她,并出钱供养她读书。她高兴极了。可此时的她,却开始如痴如醉地喜欢上了跳舞。那时的她,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个舞蹈的道具——瓷碗呀!瓷碗象征着善良、纯洁和高尚,而当时的她只能使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碗。”
“顶碗舞”的小姑娘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我奶奶很擅长剪纸。一天,因为我平时学习粗心,妈妈为了让我扎实练好基本功,给我布置了很多的习题,我很不情愿。这时,奶奶走过来,看出我的不耐烦,三下两除二就剪出了一个剪纸,是一个正在跳舞的小姑娘:小姑娘头戴蒙古帽,上面还顶着一摞碗,纤细的手指托着两个酒杯,身体正随着音乐而飘动,镶着花边的长袍,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真是一个很美丽的画面呀!看着这个剪纸,我想到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奶奶说:“这个剪纸有个故事,我讲给你听。”
“有一个蒙古族的小姑娘,名叫甘娜童木。蒙古族的姑娘都能歌善舞,甘娜童木的妈妈也是这样,她尤其擅长跳顶碗舞,而甘娜童木呢?她从小就具有跳舞的天赋,一听到音乐,就情不自禁地扭动着自己的身子。甘娜童木的妈妈见她如此热爱跳舞,便让她练起‘顶碗舞’。开始,甘娜童木还饶有兴趣地练习,可时间一长,就乏味了。妈妈让甘娜先练习顶碗。经常,童木顶好碗,不一会儿,碗就‘砰’的一声掉到地上摔碎了,甘娜童木一不小心踩在碎片上,脚被扎破了,鲜血直流,小童木疼得握紧了拳头。甘娜童木多次想放弃,可妈妈语重心长地教育她:‘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甘娜童木想了想话,又想了想电视上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优美的舞姿,又一咬牙,坚持了下去。事后,她反思了很长时间,明白了只有掌握平衡,才能使碗稳住。经过不断的失败和练习,甘娜童木的头上能顶的碗越来越多,一个、两个、三个……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练,她跳舞时,头上碗再也不会掉下来,可她还是不停地练习,不断地改进自已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