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导游词(精选3篇)
北川导游词 篇1
我心中的美好家园是个美丽如画的地方,那里有一碧千里的辽阔草原,无垠的荒漠戈壁,奔流不息的江河,熠熠发光的湖泊,茂密的森林。那就是我的家乡青海。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的城市一天比一天繁荣,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如今,我们青海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几座低矮的土屋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尘土飞扬的小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柏油马路;平凡的小镇成了闻名遐迩的古都!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以前的青海变了,狭窄的道路变宽了,冷清得街道变热闹了,地上的垃圾消失了,汽车的尾气变少了,不文明的习惯也不易而飞了,这真像生活在另一个全新的世界中。青海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美之地。蕴藏着丰富的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
青海自然景观,地理地貌,民族文化等都具有原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到处呈现着一派雄浑磅礴的壮丽之美。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水里的湟鱼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青海湖的西面有一个鸟岛,这里有各式各样的鸟,有走着的,飞着的,游着的。
这里真是鸟儿的天堂啊!青海历史文化悠久,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的要地,是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当年文成公主翻过日月山,越过青海湖,经玉树抵达雪域圣城拉萨,建立了藏汉友谊,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塔尔寺,柳弯彩陶,喇家遗址,吐蕃古墓,北禅寺这些多见证了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交流,融合。展现了一幅幅青海文化进步的画卷。藏羚羊是高原野生保护动物,有“青藏高原精灵”之称。
北川导游词(精选10篇)
北川导游词 篇1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皇山猿王洞景区,位于大禹故里、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南距成都170公里,北接九寨260公里。成都至九寨的旅游环线穿景区大门而过。景区集人文与自然之大成,以古朴的西羌文化为主线,完整地保留、真实地再现了史称南蛮、北狄、东夷、西羌之一的、且如今唯一尚存的古老的西羌文化遗迹与生活习俗,浓郁的羌族风情、奇险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
九皇山猿王洞景区以“羌文化”和“羌族风情”为主线,融合区内的森林、溶洞、河谷、山岳四大生态,风光独异、风景绚丽、风情万种,景点景观紧扣旅游消费主潮流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无微不至的细节服务与无所不能的个性服务”。 景区独特的西羌文化、山地康乐型气候、典型的地质地貌、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吸引着各地的游人来猎奇观光、体验西羌风情、休闲度假、保健养身、商务会议。
景区已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中有各具特色的石灰岩溶洞23个及广阔茂密的原始森林。景区包括猿王洞核心景区、西羌酒店、猿王洞险山宾馆、松山别墅度假村、具有原汁原味羌族特色的羌寨风情园度假村、占地面积1,043,100平方米的中国最大的逮猎场、被誉为“交通活化石”的羌寨溜索、代表古老的西羌建筑文明的石碉楼、中国最大的两级跳跃式高空滑道、亚洲最惊险的观光索道及天然矿物质温泉洗浴中心,并完整地保留和再现了古老的西羌人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九皇山猿王洞景区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运动休闲性与观光娱乐性有机结合的景区特色。
北川巴拿恰导游词(精选3篇)
北川巴拿恰导游词 篇1
巴拿恰位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新县城的门户,同时还是四川最大的羌论旅游商业步行街。“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是商贸街。
巴拿恰以羌文化为背景,以民俗手工展示为特色,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游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全长582米,宽130米,占地7346公顷,总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由27栋单体建筑,7座碉楼和1个大型广场构成。分为A、B、C三个区域,A、B由山东省济宁市援建,C区由山东省威海市援建,BC区之间是禹王广场。广场下面有6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一座,工程于20xx年8月底全面竣工。
巴拿恰由“羌韵北川、魅力北川、创意北川、原味北川、海纳北川、夜色北川、动感北川、悠游北川”八个牌块组成,让游客感觉巴拿恰 从古老传统的羌文化到现代时尚文化变迁和“吃、住、行、游、购、娱”带来的完全旅游体验。
巴拿恰除汇聚北川禹羌文化外,还带有巴蜀文化风格,充分展示开放北川、自强北川、海纳北川广阔的胸襟和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
多种文化的汇集、多家有实力有特色商家的聚集,使巴拿恰已成为全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北川巴拿恰导游词 篇2
巴拿恰位于北川XX县城中轴线上,是北川XX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XX县城的门户,同时还是四川最大的羌论旅游商业步行街。“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是商贸街。
巴拿恰以羌文化为背景,以民俗手工展示为特色,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游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全长582米,宽130米,占地7346公顷,总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由27栋单体建筑,7座碉楼和1个大型广场构成。分为a、b、c三个区域,a、b由山东省XX市援建,c区由山东省XX市援建,bc区之间是禹王广场。广场下面有6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一座,工程于20__年8月底全面竣工。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范文(通用3篇)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范文 篇1
在那美丽的青海省,有一片举世闻名的青海湖,那儿有我无限的遐想和无限的幻想。
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清澈见底的'湖水,湖水是那么的宁静,她悄悄地,慢慢地从我身边走过,可我却没有感觉到她在流动;湖水是那么的绿,从山上眺望那湖水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是那么的清清得能望见湖底的石头。坐在船上,划动桨儿,只能听见桨儿划动湖面的“哗——哗——”声,当时间停止在那一秒钟,我认真地,仔细地倾听,才能听到湖水静静地歌唱声。
向远处眺望,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天空雾蒙蒙的。远处山脉连绵不断。湖面上鸭子一摇一晃地称赞这美景。
湖边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显得生机勃勃的。她们努力地向上钻,它们期盼着新生命的到来。它们谈论着春天的新生活和冬天的趣事。当阳光照耀在草地上,草地映着天,天变绿了;映着雾,雾变绿了;映着风,风变绿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向远处望去,有许多白色的、黑色的小点点。
再往前走,是大片大片的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的……她们不像公园内开的花那么娇艳,它们不像枝头引人注意的花那么艳丽。它们是那么的朴素、纯洁,它们不畏严寒,酷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人们走上去拍照,留下美好的记忆和无限的遐想。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范文 篇2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地区的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
北川巴拿恰导游词范例(通用3篇)
北川巴拿恰导游词范例 篇1
巴拿恰位于北川XX县城中轴线上,是北川XX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XX县城的门户,同时还是四川最大的羌论旅游商业步行街。“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是商贸街。
巴拿恰以羌文化为背景,以民俗手工展示为特色,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游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全长582米,宽130米,占地7346公顷,总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由27栋单体建筑,7座碉楼和1个大型广场构成。分为a、b、c三个区域,a、b由山东省XX市援建,c区由山东省XX市援建,bc区之间是禹王广场。广场下面有6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一座,工程于20__年8月底全面竣工。
巴拿恰由“羌韵北川、魅力北川、创意北川、原味北川、海纳北川、夜色北川、动感北川、悠游北川”八个牌块组成,让游客感觉巴拿恰 从古老传统的羌文化到现代时尚文化变迁和“吃、住、行、游、购、娱”带来的完全旅游体验。
巴拿恰除汇聚北川禹羌文化外,还带有巴蜀文化风格,充分展示开放北川、自强北川、海纳北川广阔的胸襟和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
多种文化的汇集、多家有实力有特色商家的聚集,使巴拿恰已成为全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北川巴拿恰导游词范例 篇2
巴拿恰位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新县城的门户,同时还是四川最大的羌论旅游商业步行街。“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是商贸街。
巴拿恰以羌文化为背景,以民俗手工展示为特色,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游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全长582米,宽130米,占地7346公顷,总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由27栋单体建筑,7座碉楼和1个大型广场构成。分为A、B、C三个区域,A、B由山东省济宁市援建,C区由山东省威海市援建,BC区之间是禹王广场。广场下面有6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一座,工程于20xx年8月底全面竣工。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精选4篇)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篇1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地区的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
海北州古代为羌族居地。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汉军进入湟水流域,羌人迁至祁连山下放牧。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
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见隋书)。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米川县,辖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浑诺曷钵于浩门水南。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占据青海,海北州属其域(以上见《甘肃通志稿》)。
元朝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州归其管辖。明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公里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1929年,青海建省后,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海晏建县。刚察为教兰理事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