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类药物是最早合成的人工合成抗菌药,首次用于临床的是百浪多息(prontodil,1935)。随着低毒高效的新的抗菌药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应用逐渐减少,但对某些感染仍列为首选(如流脑)。
优点:1.抗菌谱较广
2.某些感染有显效:流脑(sd)、伤寒(smz+tmp)
3.使用方便(口服制剂),稳定性强
缺点:1.不良反应较多:肾损害,过敏,cns不良反应
2.抗菌活性不高,易耐药且存在交叉耐药性
(一)磺胺药的分类
1.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易吸收)
短效(t1/2< 10 h):
磺胺异噁唑(siz) 4次/d 磺胺二甲嘧啶(sm2) 4次/d
中效(10-24 h):
磺胺嘧啶(sd) 2次/d 磺胺甲噁唑(smz) 2次/d
长效( t1/2>24 h ):
磺胺多辛(sdm) 1次/3-7d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难吸收)
柳氮磺吡啶(sasp)
3.外用磺胺
磺胺米隆(sml)、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sd-ag)
(二)抗菌谱——较广(多数g+、g-菌)
1.敏感: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杆菌(链霉素首选)
2.次敏感:g-杆菌:大肠、痢疾、变形、肺炎、布鲁、流感、伤寒(smz)、绿脓(sml、 sd-ag);沙眼衣原体;疟原虫(sdm)
3.无效:g+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