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称为________关系。
2.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就是________的集中统一。
3.国家不设立专门的统计机关,各种调查分别由政府各业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体制称为________统计体制。
4.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指统计人员在一定机构担负统计工作,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所承担的________。
5.广泛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采取科学推算、科学测算和专家评估等形式,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的一种统计方法,称为________。
6.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的公布,由主管部门的________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
7.统计行政处罚的时效是指依照统计法和行政处罚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追究统计行政处罚的________。
8.在实践中,对统计违法较重,不宜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违法人员,可以给予降级、________的统计行政处分。
9.统计执法检查是对现行统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全面________。
10.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运用________程序审理和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1.专门负责经济和社会的统计工作,为人们提供国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的数量化信息的部门称为( ) a.高等学院 b.研究机构 c.政府统计 d.民间咨询机构
12.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必须依法如实、按时履行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是( ) a.统计调查对象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13.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时规定( ) a.统计机构可以独立报送统计资料 b.统计机构不可以独立报送统计资料 c.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报送统计资料 d.由政府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14.统计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公布,可以避免( ) a.数据的不准确 b.统计资料公布的随意性 c.统计资料管理的混乱 d.统计资料的系统性
15.政府统计最基本的功能是( ) a.咨询功能 b.信息功能 c.决策功能 d.监督功能
16.统计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认识,指的是对( ) a.总体的数量方面的认识 b.个体的数量方面的认识 c.总体的认识 d.个体的认识
17.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体现在( ) a.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 b.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c.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履行义务 d.应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18.统计员任职条件之一是( ) a.能准确及时填报或汇总报表 b.能阅读一门外文书刊资料 c.掌握一门外语 d.能独立进行调查研究
19.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 ) a.国家统计局 b.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 c.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 d.国务院办公厅
20.统计调查表按报送周期有( ) a.晨报 b.晚报 c.日报 d.月报
21.按统计标准化要求,统计调查表的左上角为( ) a.填报单位的标记 b.批准备案文号 c.统计责任标志 d.统计调查表法定标记
22.应先征得管理该资料的部门同意,送统计部门审核,经国务院审批或(区、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统计数据属于( )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d.非秘密级
23.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夏粮产量的数据来源不准,便亲自动手修改了该统计数据,其行为属于( ) a.依法履行职务行为 b.行政监督行为 c.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d.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24.审批机关对某项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审批时,只关心其合法性,不对调查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查,该项调查活动属( ) a.民间统计调查 b.涉外社会调查 c.部门统计调查 d.专门统计调查
25.民间统计调查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统计信息传播更为快捷 b.促进统计机构改革 c.弥补政府统计不足 d.使统计调查工作规范化
26.某乡实有乡镇企业11个,实际工业生产总值为1362万元,但该乡在上报统计资料时,故意多编了4个乡镇企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工业生产总值108万元,致使该项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该乡的行为属于( )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伪造行为 b.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伪造行为 c.编造统计资料的统计伪造行为 d.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伪造行为
27.统计违法行为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被发现的,不能再给予统计行政处罚。这个规定时间是(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28.统计行政机关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应当在听证的( ) a.3日前 b.5日前 c.10日前 d.7日前
29.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主体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局法规检查机构 b.各级纪检监察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30.从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的角度来讲,复议机关的这一活动,可称为( ) a.复议 b.受理 c.判断 d.审查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多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31.统计管理相对人可对以下哪几项的决定提出统计行政诉讼( ) a.行政处分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警告 e.通报批评
32.关于统计调查方面的法律规范有( ) a.《统计法》 b.《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 c.《统计法实施细则》 d.《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e.《部门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33.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包括( ) a.统计制度的统一 b.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的统一 c.统计标准的统一 d.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 e.统计调查的统一
34.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是指具有填报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不得( ) 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伪造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e.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35.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a.关于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用途 b.关于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 c.关于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发放范围 d.关于国家统计调查证应载明的事项 e.关于国家统计调查证件使用的目的
36.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 ) a.绝密级 b.保密级 c.机密级 d.秘密级 e.非保密级
37.审查涉外社会调查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包括( ) a.是否与政府统计相重复 b.是否利用涉外社会调查活动获取国家秘密 c.是否符合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的最终目的 d.是否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e.是否有欺诈活动
38.根据违法主体的不同,将统计违法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 a.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违法行为 b.地方领导人的统计违法行为 c.部门领导人的统计违法行为 d.单位领导人的统计违法行为 e.调查者的统计违法行为
39.统计检查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 a.综合执法能力 b.法律知识 c.统计业务知识 d.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e.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0.统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着重审查统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 b.着重审查统计行政行为公平性的原则 c.统计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 d.起诉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e.起诉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41.结案
42.罚款
43.统计资料
44.专门调查
45.统计立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6.拒报统计资料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47.统计执法检查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48.涉外社会调查活动审批的权限是什么?
49.独立的统计机构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50.简述统计行政复议的特征。
六、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1.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2.某市城调队公布调查当地青年结婚费用资料时,把某对青年做为实例,并夸大事实向社会予以公布,该对青年向该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要求该市城调队提供有关证据,市城调队没有提供充分证据。请问,该市城调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吗?在这次诉讼中,市城调队能否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