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只是想让您多陪陪我(亲子教育指导)
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家庭聚餐与青少年的教授黛安·纽马克·史坦纳曾说:“我觉得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是一顿好的家庭晚餐,其实一顿好的晚餐,应当达到全家人情感交流的目的,吃什么并不重要。”在餐桌上交流,的确成了现代社会家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不二之选。很多孩子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向父母描述一天中发生的各种趣事或对他们而言印象深刻的事情。而经常在餐桌上“发言”的孩子,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通常也是很出色的。
当然,也有的家长认为“食不言,寝不语”,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进餐习惯,禁止孩子在餐桌上说话。往往是孩子兴致刚起,就被父母责备的眼神打压了下去。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就这么丢失了。其实,家长的出发点也没有错,只是没有把时代背景考虑进来。古时候,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在日常生活方面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但在当今社会,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本来就少得可怜,如果再禁止孩子在餐桌上说话,那么孩子就更没有和父母交流的机会了。当然,吃饭时,如果孩子口里含着食物的话就要让孩子吃完再说,切忌边吃边说,以免发生意外。
家庭教育专家皇甫丽表示,家庭晚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通过一种奇妙的方式塑造人的内心世界。首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其乐融融的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对爱的需求是强烈的,席间爸爸妈妈的关心,可以让他体会到被关注与被爱的感觉。晚餐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向父母倾诉的机会,他在学校或外面遇到的不满或委屈可以适时得到发泄。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所以,当父母因为工作忙,无法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时,不妨通过家人共进晚餐的方式,来了解和关爱孩子。
2. 为孩子腾出时间,孩子需要的并非只有玩具
工作忙是大多数父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多数父母表示,他们也希望能腾出时间给孩子,但工作太忙,如果不努力工作哪儿来的钱培养孩子呢?也有的家长表示,为了孩子,再忙也得腾出时间,可是时间一直没腾出来。难道真的等到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才能腾出时间来吗?
有一则公益广告很形象地描述了孩子的感受:小女孩抱着玩具,手里拿着一百分的试卷和一张三口之家的图画,不时地向门口张望,小脸上满是期待和兴奋。钟表指针缓慢地移动,孩子还是没有看到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孩子却满脸泪痕地抱着玩具睡着了,而试卷和图画被撕成了碎片……
相信这种心痛的场景是爸爸妈妈们所不愿看到的,可是类似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孩子出生伊始,像珍玩宝物般享受着父母的爱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繁忙,孩子在父母的无暇顾及下,悄然长大。直到有一天问题严重了,父母才惊呼:“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也许就是孩子在等家长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又或许是孩子在对家长失望的时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物质不是万能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家长的玩具和零食,而是家长的关爱和陪伴。
3. 如果失约了,就给孩子打个道歉电话
孩子总是希望家长多陪陪自己。可是家长不但要照顾孩子,还要上班,有时候和孩子约定好的陪伴也难以实现。当和孩子的约定无法实现时,家长应当怎么做?直接告诉孩子“回不去”就行了?或者说“下次再陪你”?看看家长的这些想法,是不是有些“自私”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