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懂得感恩(亲子教育)

现在的家庭相对来说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许多的家长们也是抱着无论自己受多大苦也不能为难孩子的心理,从而使得孩子们养成一些坏的习惯,反而不利于其未来的成长,以下就来看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都不懂得感恩吧!
  孩子们拥有太多了吗
  许多美国孩子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私有财物。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婴儿床上就通常堆满了动物玩具,整个童年时代始终都伴随着玩具娃娃、推拉玩具、小四轮车、三轮车、玩具汽车、娃娃的成套服装、机器人、枪、留声机、桌上游戏、太空船、自行车、体育用具、收音机……可能在16岁生日时,还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小汽车作为礼物,或者用自己课余打零工挣的钱来买。
  在巡回演讲中,我经常和某个家庭住在一起,并被分派住到孩子的房间。房间里有那么多的玩具,衣柜上、架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连我的洗漱包都没有地方放。壁橱里塞满了衣服,也没有地方挂我的夹克(我不是在抱怨,只是在发表一种看法)。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父母们可能会对这样的奢侈感到吃惊或被着实吓一跳。
  从1620年起,人们离开自己的国家浪潮般移民到美国,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所有自己不曾拥有的有利条件,不仅仅是玩具,还有教育、好工作、信仰自由和尊严。
  我并不只是在想玩具的事情,孩子们会沉迷于太多的衣服、太多的特权,太多父母付出的各种牺牲。这不仅是指东西或特权的数量或费用,更重要的是这些付出与父母期待之间的关系。有多少奉献是他们被孩子要求或请求去做的呢?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感激这份奉献,并且也显示出对这份奉献的愿望呢?
  亲子网,举个例子,当一个6岁的孩子想要一辆自行车时,我想,明智的父母不会马上出去给他买回来。可以告诉他自行车的价格,然后讨论以此作为他的生日礼物或是圣诞节、光明节礼物会更合适。如果距离这些日子还有好几个月,可以建议孩子积攒他的零花钱或是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他就能对这次大件购物支出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这种延迟满足和分担支出,在一些费用较高的消费需求上是明智之举,这会帮助孩子理解,钱并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这可以检验出他的购买渴望是强烈的还是一时心血来潮。这当然也会让他珍惜那些他参与付出的东西。
  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总的来说,拥有很多私有财物的孩子不如那些拥有适度数量私有财物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因为这些东西来得太容易了,在有机会渴望之前,这些东西就已经到手了。更重要的是,拥有较少的玩具,孩子们会受到挑战而变得更有创造性,会思考新的玩法去丰富他们的游戏。比如,为娃娃赋予一个新角色、新情境,在孩子生活中的艰难时刻,像接种疫苗时、受到惩罚感到愤怒不满时,孩子会和娃娃一起克服困难。换句话说,孩子们给玩具赋予了非常多的意义。在我的头脑中有鲜明的对比,前者是几乎淹没在玩具之中的美国孩子,后者是我在一个文献影片中看到的贫穷国家的孩子,他在长时间地玩一个用木棍做成的娃娃,这是他唯一的玩具,他正想方设法用它来玩耍。
  与此相反,偶尔会在儿童指导诊所看到另一种对比,父母们并不是真的那么爱他们的孩子,但是出于某些原因的内疚,他们以成堆的礼物来代替,试图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孩子既不会因为这些礼物而心生感激之情,也不会去玩它们。他们会忽视这些礼物,甚至虐待它们,因为他们感到这些礼物只是替代品,而他们真正想要的是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