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妈妈的亲子观念

  所以,在您走入家门前,请不要象去超市购物似的,列一张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这样,结果多数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刚看了两页书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爱听故事!”

  “我说什么,他总是不听,总要我按他说的做!”

  …………

  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我们自己是怎样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确很难,那么就先放下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妈妈,我今天搭了一个好高好高的楼房!”

  “爸爸,我想听故事!”

  “妈妈,抱抱!”

  “哇……哇……”

  声音、动作、姿势、语言、表情足以表达宝宝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细听,欣赏地、带着好奇地听。当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设想或建议,“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妈妈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不想看啊?”“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幼儿教育

  三、充分调动家庭资源。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积极地来关心孩子,不但你轻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吗,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矛盾、吵吵闹闹,经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钻空子的借口?笔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相互抱怨——宝宝教育

  “真怕老人把孩子宠坏了!”

  “孩子这么小,他妈妈就让他学这、学那!”

  “这孩子就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所以才这么任性!”

  “自己还没长大,懂什么带孩子?”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这将最利于孩子发展。所以,你只要让孩子的奶奶平时多与孩子说,并多鼓励孩子说,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戏、讲点故事,另外不要忘了还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让他与孩子多做些更需体力的运动,孩子成长,人人有责!这样不是更好?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  总之,有质量的亲子时间是一段放松、愉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时间!这对家长来说也是很有效的,希望妈妈们可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机会,让职业妈妈也可以和宝宝的关系很好。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