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家长可以尽量了解孩子的喜好,但不应当因为要与孩子做朋友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喜好。“我们常说亲子沟通要做孩子的朋友,这个朋友的尺度,是需要把握的。过于亲密,甚至返老还童般与孩子一起玩乐、投其所好,而失去家长的角色,反而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亲子关系中,家长的角色和示范作用更为重要。家长应该给孩子可信任和被保护的感觉,也就是说家长是掌握孩子心理、生理成长的主舵手。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适度的权威感。在孩子面前家长是一个成年人,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师生”走向了亲子关系的另一极端
既然“没大没小”的“朋友式”关系并不理想,那么家长是不是扮演好“老师”一样的权威角色就够了呢?专家认为,这样的观点就走向了亲子关系的另一个极端。“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东西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爱’、‘尊重’和‘自由’。‘朋友式’的关系中,‘尊重’和‘自由’得到了体现;‘师生’关系中,家长的权威得到了体现。然而无论何时,父母给孩子以爱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单纯地重视权威感,希望孩子在严格的管理下成为人才,却可能失去亲子双方最珍贵的东西,因此‘权威感’的建立也要讲究方法。”亲子教育
如何把握最佳的亲子距离
了解了以上两点之后,专家还提醒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阅历来引导孩子的思想成长。”“不仅仅需要直接对孩子说‘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时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而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处世方法,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家长的言传身教。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面对上面所介绍的两组家庭里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很让人羡慕,这样的方式可以该孩子一种无形的快乐,让孩子可以减少很多的压力,这样对孩子来说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好处的,希望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