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攀比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及其教育的方法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往往不自信,容易因小事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因而常常提出物质要求。另外,孩子长期由老人照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只局限于买玩具、衣服、学习用品或给零花钱等物质方面,也容易造成孩子用物质追求暂时满足心理需要,达到某种补偿,攀比心和虚荣心会因此逐渐膨胀起来。
  攀比会导致严重后果
  中小学生对物质攀比心理如果滋生下去,会助长其虚荣心,使自我价值物质化,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虚荣心的膨胀会导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撒谎,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盲目攀比中一直处于劣势的同学,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他们在无法“胜出”的情况下,选择回避,游离于群体之外,产生挫败感、形成焦虑和自卑心理。
  盲目地跟风攀比,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跟在别人的身后跑,到头来只能迷失自己。如果孩子的物质攀比习惯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离家出走、早恋、沉迷网络,也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法律道德的约束,甚至引发犯罪。
  攀比也会使孩子过于计较得失。每个人都不会拥有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也不会拥有别人所拥有的全部东西,盲目的攀比让他们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只去关注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味地去追,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于是烦恼便也随着欲望的增多而层出不穷,幸福感荡然无存。
  引导孩子比什么
  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改变孩子比吃穿、比消费的思想,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等方面进行攀比。
  亲子教育,父母可以“借题发挥”,转移其“兴奋点”,比如选择新的比较内容: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谁穿的衣服更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也可以把攀比变成动力,鼓励孩子凭自己的实力与同学比谁在学习上更努力、善于创新、进步的幅度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好;在劳动方面,比谁为集体做的事情多、谁更乐于帮助同学……从而让孩子理解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与追求,把攀比的内容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使之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从源头上杜绝物质“攀比风”。
  对于盲目攀比和虚荣心过强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带他去一趟贫困地区,看一看那里的同龄人是如何生活学习的,让他亲身体验一下生活的另一面,在另一种比较中学会知足,在学习、品德、做人方面努力进取。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小孩子们的攀比之心,常常是让父母们所头疼的问题,共实只要父母们能够正确的引导,就可帮助孩子摆正方向,使其名确自己正当的人生观,此外更加重要的就是家长们应该为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