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攀比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及其教育的方法

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越来越的人物质生活也在一步一步的提高,商场上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品牌的高档物品,这使得一些小孩子们往往经不住诱惑,因此在小学生中掀起了一场“攀比风”,这可苦坏了家长,以下就来看看具体的解决方法吧!
   如今,一些中小学生喜欢在学习用品、电子产品、穿着、休闲方式等方面互相攀比。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中,孩子们又收获了不少压岁钱,这为他们的进一步“比”,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些家长不禁担心:孩子这样比来比去的,还有心思学习吗?
  其实,攀比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其有竞争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在精神层面与同学攀比。
  寒假,11岁的林畅接二连三地收到同学的生日会邀请,他煞费苦心地准备生日礼物,然后高高兴兴地“赴会”——去公园、去ktv,或去星级酒店边吃边玩。几次下来,林畅对妈妈说:“明年我的生日会不在家里办了,我也要去ktv……”
  谢帆喜欢打篮球,上个月叔叔花二百多元给他买个新球,没玩几次,他又要爸爸再买新的,理由是同学买了个一千多元的,比他的好。
  相比之下,买衣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就讲究起牌子了,班上一个同学买了什么衣服,其他的孩子也跟着买,泰迪熊、a02、scat……哪件也不便宜。如今上中学了,学校要求穿校服,孩子们就更在意脚上的鞋了,不少孩子则是非阿迪达斯、耐克不穿。”家长王女士无奈地说。而北京东城区某中学初一学生李欣悦也透露,“我班上同学穿的鞋不是阿迪,就是耐克。如果穿得很寒酸,就会被同学排斥。”
  如今,喜欢攀比的中小学生为数不少,他们比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诸如书包、高档文具、mp5、iphone、手机……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中,孩子们又收获了不少压岁钱,这为他们的进一步“比”,创造了物质基础。一些家长不禁担心:孩子把心思都放在比物质上了,还能认真学习吗?
  爱虚荣不只是孩子的错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攀比也如此。而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动,人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当今社会,物质品很丰富,高档商品随处可见,这些物品往往令人赏心悦目,孩子很难抵御诱惑,好奇心驱使他们提出各种要求;而不甘人后的攀比心理很自然地使他们产生“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愿望。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与某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如果家长给孩子过生日时讲排场,平时消费趋高,自己喜欢买名牌也给孩子买名牌,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某些家长无节制地给孩子压岁钱、零花钱和物质奖励,日久天长,孩子就学会了模仿大人的行为,不但消费水准上去了,而且其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
  当然,也有的父母很要强,尽管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怕孩子受委屈或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某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