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们的想象力总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想要将来成为飞行员,明天说不定就想要做海军战士了,但是无论孩子想什么,家长们都要尊重孩子们的志向,学会尊重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
小孩的志向如同孙悟空72变,说变就变;小孩的志向如同天气,阴晴无常;小孩的志向如同他们的小脸,哭笑多变。亲子网
首先,小孩是天生的“动物专家”。小孩们生性喜欢小动物,最愿与动物“浑然一体”。小孩今天要买小仓鼠,明天要看小乌龟,后天要领养小巴狗,大后天要骑小马……还模仿父母平时对他们说话的态度、语音、语调,用“娃娃家”里小妈妈或小爸爸的身份,轻声细语地和小动物讲话,悉心照料着自家的小动物“娃娃”。
当小孩玩够了纸板游戏的“外科手术”,就下定决心说长大要做“兽医”。
当小孩们在周末晚上三五成群地玩了“垄断游戏”(有关如何买卖铁路、土地、房产、银行等等的游戏)后,小孩就要长大做金融学家、银行家、股票中介、商人等等。他们想去垄断市场,这样他们就有很多的钱去买各种电脑游戏、玩具、糖果……
当小孩疯狂地玩足了电脑游戏,因长时坐在地上椅上而腰酸背痛时,他们就发誓长大要做骨科医生。
当小孩在学校年度科技展览会上的项目研究获得大奖时,当那个主题是有关每天班里不同的人在掉牙齿的年龄不吃黏性糖果的重要性时,他们会神采奕奕地说长大时去做牙医也不错,能让大人、小孩都自信地张嘴微笑。
当小孩看到美籍华人后代关颖珊那么优雅地在冰上舞蹈时,便觉得去学花样溜冰或做花样滑冰教练也很不错。
当小孩在自家的后院,追逐红蜻蜓、灰小鸟时;当他们打开鸟声模拟机,吸引森林中各类鸟飞来时;当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出游,去植物园、动物园,大胆地伸出小手臂,把饲料放在撑开的小手掌上让小鸟来停留的时候;当他们在学校的年级表演中以“摇响世界,全民环保”为主题在台上挥手时,他们觉得长大以后必须做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
当小孩听到春天里的鸟叫虫鸣、淅沥小雨、轰隆雷声时;当他们在鬼节去讨糖果,听到每家的“恐怖”布置与声响时;当他们在白雪飘飘的圣诞节前后,听到收音机里播放着“铃儿响丁当”等特别令他们振奋的音乐时,小孩们就随随便便可以哼出一首好歌,或在钢琴上摆弄起天使音乐。他们觉得做一个神童音乐家莫扎特也不难,但绝对要长寿。
当小孩参加游泳俱乐部正规训练几年,赢了几次自由式、蛙游、蝶游比赛后,他们扬言来年要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这儿的小孩子知道布什在位,美国祸不单行:经济萧条、9·11恐怖、伊拉克战争等等时,小学里的学生部就模拟两大政客,到处游说,争辩,为了赶掉布什,他们决定做即兴演说家。
当身在美国,人们称会说中文的小孩真聪明时,那些在中文学校里每周学几小时中文的华人孩子认为长大后做某大公司国际市场的顾问或外交官也不错。这样,他们就可以像小爱丽斯那样漫游仙境,像格列佛那样周游列国。
哇,我的心!哦,我的肝!“从小看大,7岁到老”,“天才”的迹象已经势不可挡!“向着明天,向着理想,向着胜利,我们勇敢前进……”“打铁不惜炭,养儿不惜钱”“男儿无志,寸铁无钢;女儿无志,烂草麻拈”。可怜的父母们瞪着傻眼,颤抖的手上拿着教育投资,对着多变的小孩志向,无所适从。大人们由此成了“追孩族”:追东奔西,气喘吁吁,似乎孩子不成明日之星,决不罢休。养孩子成了艰苦的“长跑”,而缺乏了自然的天伦之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