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们胜不娇,败不馁(亲子教育指导)
这一次,我仍然不让她,周周小心翼翼地掷着骰子,第一局,周周第一个到达。看自己得了第一名,周周很开心。晓晓最后一个到达,不过晓晓不怕输,很坦然。我说:“周周得了第一名,不错。晓晓更不错,因为她虽然知道自己已经输了,但还是坚持把棋下完了,这是最可贵的。我得给晓晓鼓掌。”周周跟着我一起给晓晓鼓掌。
第二局,晓晓第一个到终点,周周输了,她这一次没哭,只是不再下棋了。我暗暗高兴,可能是看到我给输了的晓晓鼓掌,她觉得“输”也不是那么丢脸。不再下棋说明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怕输,但是输了没哭已经算是有进步了。
那一天晚上,我把周周不怕输的“光辉事迹”当着她的面记在了日记本上,在结尾处画了一个笑脸。意在强化她的微小进步,促使以后更大的进步。这一招很管用,周周不识字,她要求我读给她听,看着自己的进步被记在本上,她很受激励。
一个星期后,周周和晓晓到户外玩,一个骑单车,一个骑滑板车,她们自发比赛,看谁绕一圈先回到起点。比赛了几十次,每次都以周周的“输”告终。每一次比赛开始的时候,周周使出全身的力气,奋力地蹬着,看得出来她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每一次都是晓晓先到终点,周周没有放弃,也没有减速,坚持骑到终点。看着周周一遍一遍地输,再一遍一遍地努力,又一遍一遍地输,而她始终笑对失败,我突然觉得非常感动。她坦然地面对“输”了,这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吗?
后来,我把周周每一次不怕输的“事迹”都记在了小本上,给周周一个很强的正面暗示:赢了固然好,不怕输更加了不起。再后来,不管是下棋、赛跑、攀爬,还是比赛骑单车等,周周都能坦然地面对“输”了。我相信,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和输得起的坦然心态,眼前一次次的“小输”能成就她人生路上的“大赢”。
重点提示:
亲子教育,父母平时说“谁想得第一名”之类的话,给了孩子暗示,让孩子觉得必须得到第一名才好,所以孩子非得第一名不可。
让孩子知道:要强、好胜是优点,但也一定要能输得起。人生旅途中没有常胜将军,输了后能把挫败化为奋进的动力,方能获得下次的成功。
每个孩子刚懂得“输赢”的时候都会想赢,这原本没什么错。但家长必须适当引导孩子如何面对输,如何从输中奋起。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暂时“赢”,造成的结果却可能是孩子一辈子的“输”。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很多的时候结果并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要看孩子们是否能够输的起,毕竟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教育孩子不可一味的只注重结果,但愿家长们都能够明白以上文章中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