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娄胜文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文意;整体把握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品味语言;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情感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侧重
在多角度的语言品味中感悟老舍的言语特色,初步把握语言品味的方法。
三、教学预设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么,济南该是一块何等的宝地!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文句质疑、解决文字障碍。
2、说一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用文中的词来概括它的特点。
(预设说明:通过初步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对全文进行脉络梳理,完成教学内容一。预设板书为:温晴——【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
(三)朗读课文
1、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对读。
2、朗读展示,讨论全文阅读的语气语调。
(预设说明:通过讨论明确本文舒缓、赞叹、温和的语气语调,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词句之美、情感之美,为下文展开语言品味作铺垫。)
(四)品味语言
1、假设你是一位导游,请你运用老舍的语言,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济南景点。
2、对选取的语言作评价,建议从“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角度”来评价。
(预设说明:通过介绍和评价品味本文语言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完成教学内容二。【预想重点句的品味: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其次,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