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环保教育教案

2023-07-31

高一生环保教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面临的共同话题,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力图体现的教学特色:

  A、生活性 B、实践性 C、活动性D、探究性 E、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每个小组分若干硬纸片。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普遍现象。

  4、设计一些节水措施。

  5、制作CAI课件

  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6×7 (42人)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调节氛围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1、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谈谈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与海水的组成比例,初步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3、播放录像。

  4、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5、教师小节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1、师导言:把切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那么人类资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2、游戏:

  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五次切苹果,教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得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

  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的体验。

  4、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5、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四、集体讨论:水污染如何防治?

  五、小记者调查行动学生汇报,通过调查的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认识。

  六、在停水的日子里1、导言: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2、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3、师小节过渡。

  七、制定节水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想办法)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八、总结延伸1、总结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2、设计广告语,宣传防治水污染3、演示广告语九、实践活动:

  1、取一个苹果(其他水果、蔬菜也可以),称出重量。然后,把它切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再称重量。你发现了什么?减少的主要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用试管(或透明下班杯)采集纯净水、自来水、小河浜水和大江河水(比如红旗塘、芦墟塘、嘉善塘、三店塘、茜泾塘、幸福河、伍子塘、和尚塘等)各一试管。①看水的颜色;②闻水的气味;③把试管放入试管架,观察沉淀物的多少。比较哪种水质最好,哪种水质最差?(需在教师带领下采集水样,注意安全。)3、阅读阅读材料一、二、三、四、五。

高一生环保教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了解土壤的污染源。

  1、在你生活着的周边环境里,土地受到了哪些污染?

  2、学生举例说明。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这些污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的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总结: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固废污染型。

  三、了解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1、自学课文,思考: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每种原因所引起的后果怎样?

  2、反馈。

  (1)农业污染:在农业方面,什么污染最严重?

  对我们人类有那些危害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污染?

  (2)按以上方法学习剩余的五种污染。

  四、联系实际。

  1、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污染,我们应怎么做呢?

  2、学生各自讨论。

  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4、你觉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造成了土地的污染?

  五、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和侵占、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实践活动。

  1、去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了解本镇人均耕地占有情况、土地污染情况及其对策。

  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