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教案
2022-02-24解题:“长沙与毛泽东的渊源”
19xx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xx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江(màn)苍茫(cāng) 百舸(kě)飞翔(xiánɡ)
b.方遒(qiú)遏制(è) 记否(fǒu)橘子(jú)
c.百侣(lǚ)百舸(ɡē) 风华(huá)携手(xié)
d.寥廓(liào)峥嵘(zhēng róng)中流(zhōng)沁园春(qìnɡ)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大船)寥廓(宇宙的广大)意气(志气,气概)
b.谁主沉浮(主宰)挥斥(斥责)方遒(遒劲有力)漫江(到处都是)
c.寒秋(深秋)霜天(深秋季节降霜)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d.岁月稠(多)激扬(激浊扬清)浪遏(阻止)
解析:b项,挥斥是奔放的意思。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全、都)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广阔的天空)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失意、不如意)
d.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志、气概)
课外拾遗:词
(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所以当初称为曲子词。在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所以又叫填词,又叫依声(开始并无固定格式)。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后来一般词人大都按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这样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按照前人作品来填,总得有个格式,这规定固定格式的就是词牌。
(2)词调与词题
词调描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如本词的词牌是《沁园春》,其他常见的如《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是不一致的。比如说《相见欢》《龟虽寿》,听起来好像是写欢喜、高兴的气氛,但其实是描述悲凉、凄惨的曲调。因此从北宋起,就有人在词牌下加一个小标题,表明题意。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乍看“水调歌头”不知何意,不像我们写作文时要写春天,题目就是《春》,于是苏东坡在词牌下有一个小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词人的弟弟,看了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词人写的是什么了。所以词牌与词题是不同的。词题起一个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