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词语积累:惦记、藕断丝连、影壁、凫水
【动脑动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 一 )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 . 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 . ①乖巧伶俐 ②质朴憨厚 ③稳重谨慎 ④性急冒失 ⑤忸怩羞涩
b . ①质朴憨厚 ②性急冒失 ③乖巧伶俐 ④稳重谨慎 ⑤忸怩羞涩
c . ①稳重谨慎 ②乖巧伶俐 ③忸怩羞涩 ④质朴憨厚 ⑤性急冒失
d . ①忸怩羞涩 ②性急冒失 ③稳重谨慎 ④乖巧伶俐 ⑤质朴憨厚
2 . 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 . 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4 . 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二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有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 . 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 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 .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势。
b .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c . 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暗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d . 通过写和平宁静下的夜景来说明战争是残酷的。
2 . 对文中“缠绕”、“跳跃”两个词表达作用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 . 衬托水生嫂编席时的愉快心情。 b . 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 . 表现水生嫂的勤快,不知劳累。 d . 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给人的美感。
( 三 ) 甲: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