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案

2020-03-11

二、远行与回望——文本研读(38分钟)
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划下三类词句:表现作者心情的,触动个人情感的,一时难以理解的。(ppt)
(一)感性认知(自主探究)(12分钟)
学生反馈阅读中划下的词句,发现的问题。
同学们对文本有了感性的认识,划下的这些词句对我们理解文章会有直接的帮助,同学们知道文题也是解读一篇文章的一把钥匙。(ppt)
师生互动以下问题,主要由学生依托文本得出结论,教师适当点拨。
1.文题为“我心归去”,作者的心要归去哪里?(ppt)
异乡(法国—圣•纳塞尔)——故乡(中国—长沙)
从题目理清文章的思路,1-3身在何处,4-6归去何方,7深化文题。
作者身在法国,心归故乡。
2.法国和自己的故乡有哪些不同呢?试着从原文筛选信息,体会作者笔下的异乡与故乡的区别。完成问题之前,请先看一下老师根据文中描绘搜集的图片吧。(ppt)
异乡—雅静奢华、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故乡—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对比
3.既然法国奢华舒适,故乡贫瘠落后,为何还要心归故乡呢?(ppt)
因为物质上的富有无法填满精神上的空虚。
 文中有表现作者这种心情的语句吗,请同学们找出来,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生成预设以下问题)
①“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拟人手法,一个“弃”字道出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②“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何方”,两个“不知道”说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这是直抒胸臆。
③“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用比喻渲染心中的烦闷,熟悉的母语离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监狱里无处可逃。
④“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运用重复的手法表现自己极度烦闷和空虚。
⑤“悬崖”运用比喻修辞,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具体化、形象化。
⑥“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用夸张的修辞将自己近乎疯狂的心态表露无遗。
共同总结:
人在异乡(冷清、虚空、发疯)—心归故乡(惦念、亲切、激动)(板书:人在异乡 心归故乡)
4. 作者想念故乡,那里最让他割舍不掉的是什么?请一位同学深情地朗诵文中触动你情感的句子,让我们一起细心聆听,去感受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ppt)
亲人:……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故乡:……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亲人、月夜、小羊这些就是作者心中的故乡的全部吗?他热泪涌流,心里忧愁什么。古人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只知其忧,却不知其求。
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这样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板书),文贵含蓄,那么我们能否从文中那些你一时还难以理解的语句入手,来思考他在寻求什么,来理解作者心中故乡的真正内涵呢。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