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2020-02-13(四)进入合作、探究阅读板块,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这里有种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师:阅读离不开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创新的灵魂,但是批判要有触发点,创新更应以事实为基础。在阅读此词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批判的精神。
讨论: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教参上说:“‘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整首词,联系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有根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链接: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讨论方向提示:
观点一: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之辞,诗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辞。
启思:旷达与消极是否一致?
教师总结: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可概括为:对比——惭愧——奋发
(五)小结: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