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讨论,明确: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六)分组探究(10分钟)
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分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下片:叙事——言志(答)
上片先写湘江秋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发出“谁主沉浮”的疑问;下片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八)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上片: 湘江寒秋图 写景——抒情(问)
(远山、近水、飞鹰、游鱼)
下片: 峥嵘岁月图 叙事——言志(答)
三、 巩固案
1. 背诵本词。
2. 将本词与《沁园春•雪》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
3. 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教学反思】
我在对文本的研读过程中,基本上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业能够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也充分尊重的学生主体性,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展开,努力促成学生的精彩生成。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只有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