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教案

2019-12-24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

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