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2019-12-192 指名学生说出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3 讨论确定对标题的正确理解。
4 启发学生提出难句,引导大家共求答案,教师订正(参看资料)。
表情朗读课文,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后试填下表。(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适当留出空格让学生填写。本课四张表及作业题需事先刻好。)
提问:作者写的白莽的三次见面,是怎样表现白莽的性格特点的?(一边讨论,一边板书。)
第一部分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二部分:记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问题讨论:
1 哪些材料写出了柔石的“硬”和“迂”?(复述)
2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
3 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格?(板书)
单纯 忠厚 善良 质朴
讨论:第三部分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部分交代白莽、柔石同时被捕,由此过渡到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4 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第四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四部分 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
提问讨论:
1 引用高僧道悦“坐化”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批判道悦束手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
2 这部分在写法上与前三部分有何不同?(前三部分以记叙为主,这部分以议论兼抒情为主。)
全班表情朗读第五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五部分 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
提问讨论:
这部分引用向秀的《思旧赋》有什么作用?(作者处境与心情跟向秀同类,借此以古喻今,抒发自己悲伤心情,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反动派的极端愤恨。)
总结:作者全文引用了三个典故,处处围绕着对革命烈士崇高形象的歌颂,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揭露用意十分深刻。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认真理解。
布置作业
1 填空。
①本文记念的五位青年作家是:赵平复又名 ,徐白又名 , ,冯铿又名 ,李伟森又名 和胡也频。
②“而在这三十年中”是从 年起的三十年。
③“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是指 年 、 被杀, 年 运动, 年 惨案, 年 政变等几件大惨案。
④“夜”象征 ,“路”象征 ;“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与前文的关系是 。
2 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填上序号。
①“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这里不用“悲哀”其原因是 。
a 作者为战友被害而悲哀,为敌人残暴而愤怒,只用“悲哀”表达欠周。
b 也可用“悲哀”,但名家已用了“悲愤”,改用“悲哀”似乎难以服人。
c 只能用“悲愤”,只悲哀不悲愤就显不出作者的革命性了。
②“将悲哀摆脱”,这里不用“悲愤”,原因是 。
a 既摆脱了“悲哀”,又摆脱了“悲愤”,那就不能表现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