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自测

2019-10-17
c.叮嘱张生分别后,隔一段时间再寄书信来,不要影响进京应试。d.运用民间口语,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造成音节和韵的回环流转,与莺莺抽泣的声音和心情相合拍。8.[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a.一、二两句用典,极力渲染莺莺内心的悲戚。b.三、四两句作者用夸张修辞手法,使人物情感已呈奔腾向前发展之势,表现了人物极度悲哀之情。c.五、六两句,故作回转——虽然马上就要分别了,姑且喝一杯送行酒吧,在宽慰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d。最后三句,作者纵笔把人物感情推向高潮,使整支曲子散落有致,人物内心活动波澜起伏。9.[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a.这段曲词有景有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浑然一体。青山疏林、淡烟浓雾、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候秋天郊外的画面。b.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都是莺莺眼里的景物,可以说这些景物是为情而设的,却又是随手拈来,自然贴切,没有一点牵强和雕琢的痕迹。c.“无人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二是指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以景来写心理活动。d.“听马嘶”,听到马叫声,却看不到骑马的丈夫。“无人语”与“听马嘶”两相映照,烘托出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10.选出对《长亭送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折戏曲莺莺主唱,通过一系列优美委婉的曲词,突出地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和怨恨,表现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不满,对爱情、自由、幸福的热烈追求。b.作者善于描摹景物,在景物的描摹中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c.语言优美精湛,曲词富有文采。文中用典很多,极为恰当,所用典故均能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d.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感情,特别是巧用夸张手法。三、教材精彩赏析阅读[滚绣球]这支曲子,思考下面的问题。[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斜晖。马儿违迹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首曲子中“马儿的迈迈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这两句是真正妙文,你感觉是这样的吗?四、同步链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天净沙]莫不是步挤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现叮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秃嘶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我近书窗听咱。(红云)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末云)窗外有人,已定是小姐,我将弦改过,弹一曲,就歌一篇,名曰《凤求凰》。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歌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旦云)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如鹤唳天;故使妄闻之,不觉泪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