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岩》教案

2019-10-17

5、跛脚青年在文中占了相当篇幅,他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异常恶劣”。他引起了作者对乡村人物命运怎样的思考?
讨论后明确:跛脚青年的形象使作者看到了湘西世风日下,人们渐渐失去淳朴、善良的品性,而靠邪路混世界的人反而为人们所钦羡。这是作者所担心的。忧虑之极,作者把这个跛脚青年当成一副“以毒攻毒”的毒药。
五、作业
思考题:找出课文有关议论抒情的段落,归纳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通过作者对湘西的优美描写,感受到那里自然淳朴的风俗民情,同时,我们对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所见所闻做了比 较,今天,我们继续比较作者笔下两类人物的描写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探讨文章的主旨,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二、课文研讨
(一)重点研读9—20段,分析比较作者分别描写跛脚青年,屈原和贺龙这两类人物的用意。
1、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塑造跛脚青年这个人物形象的?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讨论后明确:
(1)作者对跛脚青年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动作行为描写、神情描写和语言描写,如“懒洋洋”“拉开”“摊出”三个词语表达出他“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说明他 蛮横、霸道、骄气。“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这段语言描写形像地刻画出 他在众人面前既要炫耀,好卖弄,又狡黠地有所保留的心理,以及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看不起别人的神态。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别人对他的言行来体现:如第9段中跛脚青年刚出场时“许多人见了他都同时叫唤”,显示了他与众不 同的特殊地位,第15——18段写在他离开后通过成衣人和水手对他的讨论,说明他是一个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的兵痞,无赖的形象。
(3)第14段作者运用了插叙交代了跛脚青年与别人不同的经历:他当过兵,负伤后跛了脚,领到了一些抚恤金,还有了“什长”这个名分,做贩卖鸦片之类的“特别生意”。
(4)第19段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十五年前在渔船上欢乐跳踯的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成长为毒害乡民的什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2、作者描写跛脚青年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在作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跛脚青年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湘西人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作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
3、作者写屈原和贺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写屈原和贺龙,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屈原毕生为民请命,关注民生疾苦,以他的政治和文学才能成为当地人们纪 念的伟大先贤。人们纪念他,体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对贺龙,作者是充满敬佩和期待的。二十年前贺龙只是一个平常的马夫,二十年后 就成了统领千军万军的一方豪杰,“谁个人会注意这个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作者又一次提到了“历史”,这样的感叹流露出期 盼,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