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岩》教案
2019-10-17箱子岩位于泸溪浦市之间,这个断崖同沅水流域许多滨河悬崖一样,都是石灰岩作成的,沿河断崖绝壁是古穴居人住处的遗迹,那种赭色木柜一般方形木器,现今还 有三五具好好搁在崭削岩石半空石缝石罅间,说来异常动人,对于它产生存在的意义,应当还有些较古的记载或传说,年代久,便遗失了。
四、课文研讨
(一)本文写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找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记叙、描写的段落。
明确:
第一次作者对箱子岩记叙、描写的段落是第1、3、4段。
第二次作者对箱子岩记叙、描写的段落是第6、7(开头部分)、9——19段。
(二)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第1、3、4、6、7(开头部分)段,引导学生对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所见所闻做初步比较,在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完成下表。
时间 自然景物特点 气氛 事件 感情
十五年前端午节 鲜艳、明丽、神秘 热闹、欢快 观看赛龙舟 热情地赞美
十五年后十二月七号过年前夕 寒冷、破败、单调 萧条、冷寞、死气沉沉 在一家小饭铺里, 遇见一个跛脚青年 深深的忧虑
(三)引导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不同感受。
1、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和十五年之后分别是什么样子?两组景物描写有什么差别?
讨论后明确: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
作者十五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
作者描绘的十五年前看到的自然景物色彩鲜艳,景色明丽,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而十五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却是寒冷、破败、单调、萧条的样子。
2、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那些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的?第二次到箱子岩时又通过那些事情渲染出过年前夕冷寞、死气沉沉的气氛的?
讨论后明确: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青年们赛龙舟,人们在两岸大声呐喊助兴,好事者放鞭炮,人们半夜尽兴游玩等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第二次到箱子 岩时作者通过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人们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等事情渲染出过年前夕冷寞、死气沉沉的气氛。
3、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场面的热烈气氛?
讨论后明确: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史。
4、作者描绘端阳节赛龙舟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讨论后明确: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在当地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勇敢、雄健、慷慨、诚实、热情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