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2019-10-09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传统教学的软肋,而课本中精选的文章极大部分文质兼美,千古流传,堪称典范,强调对文中表达方法的领会,进行必要的拓展迁移,是四两拔千金,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鸿门宴》教学中我们这样安排:
⑴ 在学生深刻地创造性地领悟了人物形象之后,再回溯文中叙描的绝佳之处,如鸿门宴时的座次排定,项庄舞剑,樊哙闯帐,项羽的妇人之仁,学生均表现出少有的盎然情趣,专心致志。
⑵ 类比情境,迁移拓展。教学时一改往日的陈腐之气,人云亦云,大胆地利用多媒体和双向闭路电视,发送了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影视片段和背景资料,要求同学就此历史事件类比鸿门宴,当堂见仁见智,其深刻,其难度,其独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学生的参与激,理性与人性的思维都是空前的。迁移拓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始终使学生处在意义建构的主体位置,真正达成了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的要求和目标。
因此,从《鸿门宴》教学的实践来看,按“激趣,曲径通幽──造势,顺流而进──协作,深研专题──领悟,迁移拓展”的思路进行教学的这一模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内在潜能,创新思维,有效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可尝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在掌握和运用这一模式实施阅读教学时,从实践来看,有如下几个问题要引起注意。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区别于传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一个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迸发创造潜力的源泉。
2、必须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这一点,目前我校能基本做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双向闭路系统,充足的影音资料,藏书颇具规模的图书馆,都为扩大学生信息的接收量,创设多元化思想,较为系统地进行意义建构,使课堂结构呈现开放性,最终支持学生的“学”(而非“教”)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也是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之一。
3、最大可能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造势设境,协作探索。多媒体影音资料的可看性、可听性、丰富性、深刻性、煽情性均具有传统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激发创造潜能和创造热情的最佳手段,《鸿门宴》教学中,汉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资料(节选自《中国通史》),《项羽本记》全篇,《汉书•高帝纪》中记鸿门宴的一段,《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论天下得失缘由的片段等阅读资料,全部都储存于课件之中,学生可随意点击,这样,学生阅读资料,钻研资料和表达欲望都会随着他占有材料的数量增多而增强,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完成具有独创性的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