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诗赋论(节选)
2019-10-09五绝:成形于初唐,兴盛于中唐。
七绝:成形于五绝之后,兴盛于中、晚唐。
(二)诗体
诗体是诗成为一种文学体栽的重要标志。从“怎么写”上来规范诗的体式 ,诗的体式指诗的外形律,主要包括音乐形式和视觉形式。古代汉诗的诗体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的演变过程。(就音乐形式而言,主要指的是格律,即押韵、平仄和节奏规律。就视觉形式而言,主要指句式和字数。教材中的“四五七言”指视觉形式,即句子和字数;“古近体”指音乐形式,即押韵、平仄和节奏等。)
古代汉诗的诗体概念既指文类 ,也指风格 ,诗体的分类既按照内容分 ,也按照语言形式分 。
古体诗,即古风,是相对于唐初前后产生的近体诗而言的,包括近体律诗、绝句之前除楚辞之外的所有诗歌。它们的特点是,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句子随意变化。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近体诗,即律诗,是初唐前后相对于古风而言的,源于南朝,成熟于盛唐,延续至今。其特点是,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字数、平仄、对仗、音韵都有严格统一的规定。并基本上为五言、七言八句,并称为五律或七律,超过八句的为长律或排律。
(三)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练习举隅
作文材料:宋代文学家晏殊一生诚实坦率,很得真宗皇帝赏识。青年时,朝臣张知百把他推荐到朝廷,赶好宋真宗亲自主持殿试。晏殊看到试题是《诗赋论》,就说:“这个题目我十天前写过,草稿还在,请另外出一个题目。”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一次,朝廷大小官员都到京郊游玩,晏殊家里穷,不能参加,就与兄弟们一起读书,皇帝更喜欢他了,称赞他爱读书,不贪玩,晏殊忙说:“我不是不喜欢玩,只是没有钱罢了。”宋真宗从此更加赏识他,器重他。
作文要求:请以“言而有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