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2019-10-06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四、引导探究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要表现人在“文革”中的遭遇就应该写人,为什么巴金先生把一条小狗作为主角呢?
明确:
⑴ “文革”中,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⑵ 把狗的忠心与人的无情进行强烈的对照,从而揭示“文革”中人性的扭曲。
⑶ 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
3、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4、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5、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五、拓展延伸
相互交流课外搜索的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
示例:
1、鲁迅也是一个勇于解剖自己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小说《一件小事》,写了“我”在车夫面前的忏悔。鲁迅先生也亲口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2、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写过一部《忏悔录》,就真诚地袒露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污点。
3、周恩来深谙修身自省的真谛,在专为自己订立的修养要则中,明确提出“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斗争”,“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推人及己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自己对反省和忏悔的认识:
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犯了错误而不知反省是没有前途的。反省的勇气标志着进步的勇气,反省的深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而反省意味着检讨,也意味着忏悔,是痛苦的,然而,是真英雄还是假好汉,也在这里形成了分野。
【板书设计】
小狗──忠诚 自我反省
人性的扭曲──“文革”的罪恶
作者──自私 呼唤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