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长沙》教案

2019-09-24

小结:这首词通过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千古英雄人物的评论,进而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主义的态度和赞颂无产阶级的立场。
三、障碍突破之策略三:析动词
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
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前导,韩愈问明白了,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因此,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包括动词短语及活用作动词的词)进行分析,就能够体味到诗句语言的韵味。
[例1]《沁园春 长沙》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四句语言形象、凝练、准确、精当的特点。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片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描绘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这几句中,作者精心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数量词、动词、副词从范围、程度加以修饰,和以传神的动词配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远望重重叠叠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江水,无数船只争相行驶。山上一片火红,江中一片碧绿,画面绚烂明丽、语言简省却形象鲜明,充分显示了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力。
[例2]《沁园春 长沙》下阕第七、八、九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二字是名词当动词用。毛泽东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这是蔑视敌人的革命气概。“粪土”二字不但用得恰当,而且用得简练。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他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真理,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开展了英勇斗争。19xx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印发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和何叔衡等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袁世凯、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之辈即“当年万户侯”,革命青年视之如“粪土”。
[例3]毛泽东《沁园春 雪》第八九两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和“驰”是炼字。本来是以银蛇形容雪后的山,蜡象形容雪后的高原,现在说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静态变为动态,就变成了诗的语言。“舞”和“驰”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动的形象更加突出。
[例4]李白《塞下曲》第一句:“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