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风格清晰、直白、细腻,有人认为属于古典主义。她是驾驭反讽和悖论的高手,她在诗中时常进行的幽默调侃让人难以相信出自女性之手;她早年的诗歌歌颂过法国大革命,歌颂过苏联军队,但很快便向理性的方向转变,转而对普遍意义上的人和世界的深沉思索;在讽世谕世的同时,她也表现了一种广泛的、真挚的爱;她也有深情的一面,只是这种深情由于往往用平实的语言写成,反而容易被人忽视。
希姆博尔斯卡是一位谦逊的诗人,她认为了解诗人的生平对理解她的作品无所助益,研究诗歌必须从哲学和语言角度入手。所以她从不写自传,不喜欢接受采访,更不愿意向他人吐露私生活。有关她的个人资料公开的非常稀少,给我们的搜寻带来很大困难。
二、这首诗比较难理解,可以让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争论,从不同角度尝试理解诗的内涵,这是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学生很少见到底片的样子,可以用幻灯展示几幅底片,帮助学生理解底片中的形象与真实形象的不同。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底片》中写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哪几个方面的对比?
2.《底片》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什么思想?
三、小组交流。老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争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老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1.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和人,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阳、樱桃树、花和底片上的人。她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几个方面的对比:
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既真实又不真实。
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
第三,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2.诗的内涵的理解:
理解一:因为上述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理解二:是对生活真实性的怀疑。
理解三:现实生活是无法用一种形式准确反映的。
四、师生探讨:《底片》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却含义深奥,令人回味无穷。
在表现方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
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单一和多样等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张力,因此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
五、拓展阅读。阅读《填履历表》、《三个最奇怪的词》,分析其思想内涵。
填履历表
要填些什么?
要写个声明,
给声明加上履历。
不管你一辈子活了多久,
你的履历也不能写得太长。
要简明扼要,对事实有选择。
以地址代替风景画,
以确切的年月日代替模糊的记忆。
爱情一项只填上婚姻,
孩子只写实际出生的。
重要的是让别人认识你而不是你认识别人。
旅行只写你出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