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第一册教学设计

2019-09-12

(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生事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三、二读《死水》,探究意象意义,体会诗人的感情,分析诗歌“三美”。
讨论:你觉得如何朗读才能表现诗人的情感,说说理由。
明确:体味意象的情感、重音、节奏。
(一)分析意象特点,探究形象意义。
引导题:
1死水的“绝望”表现在哪里?
(学生可以根据诗中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华美”,处处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2如何表现这种“绝望”的?(手法分析)

分析:诗人营造了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探究形象意义。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你认为死水象征什么呢?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投影:
象征意义的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这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忆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