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第一组:引用例句(齐读)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住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
析:引用众多的歌词贯穿首尾,间接表达了我一个人流浪时的心情变化轨迹,既美化了语言,又诗化了意境。
过渡:除了引用“歌词”之外,还可以引用诗文名句,请看下例:
链接4:
分析:这几段文字轻灵优美,绚丽多姿,能做到这一点,与作者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你看,在整齐的句子中,古今中外、名言、名句、人物相继而出,而且用在句子中贴切恰当,流畅自然,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有广泛阅读的基础,而且对作品要有深切的理解,读、思、用才能融为一体。
有时除了直接引用外,还可化用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如:
链接5:
小结: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写作时,若能根据文章的需要,巧妙地穿插一些诗文名句,必能使文章摇曳多姿,别有一番情趣。而且,这些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的语句,既能体现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体现你开阔的视野,何乐而不为?
板书:引用添彩
第二组:排比例句:
【】我爱好音乐,有我自己的方式:我能观察音乐的形状,触摸音乐的质地,品尝音乐的滋味。
【】它轻柔——如母亲的手轻抚着我;它缥缈——如母亲飘动的长发;它曲折——如父亲爬满希望的额头;它悠长——如他们永不流逝的爱
【】那音乐撞击着我的身体,流入我的血液,钻进我的灵魂。
分析:“观察”、“触摸”、“品尝”、“形状”、“质地”、“滋味”两组同类词语的连用,语句读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具有节奏之美。
以“母亲的手”、“母亲飘动的长发”、“父亲爬满希望的额头”“永不流逝的爱”连续比喻,节奏整齐和谐,真切地表达我听到萨克斯乐时对父母的深切思念。
链接6:
分析:
这一句中,有三组同类词语,“游荡、漫步、跳跃、回荡”、“寒冬、蓝天、湖面、密林”、“残雪、浮云、斜阳、鸟鸣”。每一组都是同类的连续组合,写这样的排比句,关键是在抒发自己对美的独特感悟的基础上把这类词语选择好,词选好了,写句子就很容易。
排比这种修辞方法在写作中可说是一件无往而不利的法宝。用于描写则能穷形尽相,用于抒情则能酣畅淋漓,用于说理则能论断鲜明。用好排比,一定能使我们的文章文句优美,文意丰满,成为文章的亮点。
板书:排比壮势
第三组:比喻例句:
【】走在异地的大街上,我觉得我是一匹年轻而老迈的狼,无力地走在刚刚开始的人生路上。
【】接着是一段音乐,如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我。
【】它轻柔——如母亲的手轻抚着我;它缥缈——如母亲飘动的长发;它曲折——如父亲爬满希望的额头;它悠长——如他们永不流逝的爱
分析:
将“音乐”巧妙地比喻成“金色的阳光”、“母亲飘动的长发”、“父亲爬满希望的额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萨克斯乐《回家》”在我体内引起的情感的震颤。鲁迅曾说过:“第一个用花比喻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喻美女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喻美女的是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