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鸿门宴

2019-06-13

③宴后:
(第五段)
结局——a、刘邦逃脱
.提问:刘邦顾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明确: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b、张良谢罪
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明确: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 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故事至此结束。
尾声——刘邦杀奸
“立诛杀曹无伤”则是对开头“告密”的交代,是尾声。
⑵、简析人物形象:
①项羽:
缺乏政治远见,有些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迷信武力。不畏强暴,不用阴谋
②刘邦:
有政治远见和谋略,办事果断,能准确抓住政治机遇,善于言辞,见风使舵。
③张良:
 刘邦的主要谋士。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鸿门宴”的总导演。
④范增
妄自尊大,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鸿门宴”的关键人物。
⑶、讨论分析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对比手法:项羽对范增的献计、刘邦对张良的献计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②、行动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外貌描写
附:
[板书设计1]
情节:
开端——曹无伤告密。————宴前
 
发展——a、范增劝羽
b、项伯访良
c、张良献策
高潮——a、刘邦谢罪————宴中
b、项王设宴
c、范增举玦
d、项庄舞剑
e、樊哙闯帐(高潮中的高潮)
结局——a、刘邦逃脱————宴后
b、张良谢罪
尾声——刘邦杀奸
[板书设计2]
人物:
项羽:当机立断又有些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有些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迷信武力。
刘邦:有政治远见和谋略,办事果断,能准确抓住政治机遇,善于言辞,见风使舵。
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范增: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妄自尊大,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2、对下面加点人称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①若入前为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公为我献之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会其怒,不敢献
a.②④/①③/⑤⑥             b.④/①②/③⑤⑥
c.④/①②③/⑤⑥             d.③④/①②/⑤⑥
3、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若入前为寿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