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声声慢

2019-06-12

⊙要求:基于文本;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

 ⒋意象探究:
⑴酒——三杯两盏淡酒
①为什么喝酒?
明确:借酒浇愁。
②为什么酒会是“淡酒”?(提示:可结合“三杯两盏”分析)
明确:“三杯两盏”喝酒不经意;喝酒毫无心绪,所以感觉无味,借酒浇愁愁更愁。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这酒袪不走风寒,是酒劲不够?还是冷在心底?郁结在李清照的心头愁闷可怎么疏解呢?

师: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
师: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这种忧是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即是其中名句。

③我们还“喝”过哪些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离别的酒,前路渺茫,愁绪在胸)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⑵秋风
师: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师:“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这种风的诗句?

秋风秋雨愁煞人。清代•陶澹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秋风几分萧瑟感,凄凉一片随之来,在诗人眼中,秋风总夹杂着几分寂寞冷落,所以多用秋风抒写内心的悲凉、愁意。如 “秋风吹不尽,总 

⊙淡酒:古有卯时饮酒的习惯,以袪风寒,称扶头酒。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离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是玉关情”“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等等。其他的如:“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此时的“春风”成了一种难以驱遣的哀怨之风,道尽了千古思妇的缠绵难寐之怨:“小楼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