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情感线索的变化。2、理解把握范爱农性格特点。3、鲁迅和爱农不同人生结局。
《范爱农》教学设计
2019-05-18
这里我们再看两个例子:①(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②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在此我们可以将革命前和革命后的范爱农做一个分析。徐锡麟起义失败后,满清当局通电缉捕爱农,回国后受到了监视。革命失败后,他的境遇确实没有改变,甚至不如已甚。造成他这种结局除了因辛亥革命失败给爱农造成心理创伤外,即是封建势力对他的孤立和迫害以及周围人对他的隔膜和不理解。再看例②中的后一句话,孤独的范爱农,没有朋友,“很少和人们来往”,也就“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最终连青年们也将他抛却了。课文的旁边有一句批注:“爱农有‘笑话’好讲吗?”独说爱农,自无“笑话“可讲,如果将他与辛亥革命联系起来,那就不仅有了“笑话”,而且是莫大的嘲讽。我清楚地记得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带着极大的屈辱,竭诚奉献了一切,却被为之牺牲的年轻一代,以至整个社会无情地抛弃和放逐。”(《与鲁迅相遇》285页。三联书店,XX年8月) 这话是在写鲁迅,我以为更适于范爱农。范爱农死了,死在了辛亥革命之次年。范爱农是一个革命者,与鲁迅一样是一个精神战士,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的死,是他对腐朽社会强烈不屈的抗争,也是他作为一个精神战士对辛亥革命的生命的薄奠。七、课外拓展1、读鲁迅“哀范爱农”诗三首,体会先生对爱农的真挚感情。2、阅读有关范爱农的资料,写一篇短文,题目:范爱农小传。八、板书设计 范爱农之死——————————社会根源徐锡麟被杀————————(政治上)—————凶狠残暴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思想上)—————根深蒂固 (为下文作铺垫) (范爱农)向往—参加—绝望—(殉道)报馆案风波————————————————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投机—收买—镇压—窃取 (必然性)(为爱农之死张本) (鲁迅)惊闻噩耗—写诗悼念—挂念妻女绍兴诀别——————————————————范爱农之死 (爱农)困顿漂泊—期盼来信—醉酒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