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教学设计

2019-05-18
在这部分集中写范爱农的文字不很多,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写出了范爱农的变化,表现了革命对他的影响。这一层是写他积极参加革命工作。③然而事情很凑巧,季黻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这里“颇凄凉”是爱农心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辛亥革命的失望乃至绝望的心情。连同他说话语气,我们不难看出他此时此刻的心情。范爱农是一个革命者,然而他期盼已久革命,最终却是如此的结果,他怎能不绝望。“哀之大莫过于心死”,他的精神理想破灭了,他还能有生之可能吗?所以说,作者在此已经用深邃的笔触,暗示范爱农之死。这里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这样一个变化:(爱农)向往革命——参加革命——绝望革命——(殉道革命)。3、分析作者全景式艺术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过程。①满眼是白旗。-----内骨子是依旧的------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光复后的绍兴,没有丝毫变化。“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可以结合下文的原本是“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来理解,“闲汉”指封建地主阶级,和“新近的革命党”,都指那些投机革命的人。他们革命的目的动机不纯,就如同阿q革命一样,目的就在于“发财”和“讨老婆”。辛亥革命的局限就此窥见一斑。②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分析:结合上下文,分析股本的实质是什么。这里“股本”的实质是收买。年轻的革命者看到了王金发他们“不行”,殊不知,此时的王金发政府已经变质变味了。但青年却错误地将自己和王金发之关系认同为雇工与雇主的关系,将这种对革命的收买,理解为股本,这是本质认识上的错误。③齐读“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报馆案风波”的实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报馆被捣毁,德清被刺伤。反动政府在镇压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落在了“孔教会会长傅力臣”之类的手中。这是写封建地主阶级窃取革命果实。鲁迅先生用文学的笔法,意在阐明这样一个命题:辛亥革命不过是一场革命者自取其辱的游戏。将以上分析做一归纳,不难看出,作者对辛亥革命过程的全景描绘:(封建阶级)投机革命——收买革命——镇压革命——窃取革命果实。稍微懂得一点辛亥革命历史的人,都会惊叹先生的高潮和卓绝的艺术笔力。五、归纳文章第四部分的内容,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部分主要是写“爱农之死”,借以抒发了作者思念哀悼之情。(主要是让学生通读,感悟)六、总结本课。1、看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从政治上写封建统治的凶狠残暴;第二部分:从思想上突出封建思想之根深蒂固;第三部分:写辛亥革命失败;第四部分:写范爱农之死。一二两部分是为第三部分做铺垫的,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也指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前三个部分又都是为范爱农之死张本,揭示了范爱农之死的社会根源。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