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19-04-09

艺术特点:
1.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
2.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3.善于剪裁 ,详略得当。
4.写人以记言记行为主,文字简洁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七、词语解释。
实词: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别)
不辞劳苦(推脱)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杂说)
是说也,人常疑之(说法)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
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
言语粗鄙(粗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作动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浅薄)
微:
人微言轻(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虚词
若: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 好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表假设)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君将哀而生之乎?(人称代词,自己)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厚,雄厚;薄,薄弱)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行李之往来(名词作意动词,使者的意思)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朝,早上;夕,晚上)
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补充:
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 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 被视为不敬 故秦 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