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2019-03-26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之、以、兮、而、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明确: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来:虚词,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善万物之得时(用作动词,认为好,羡慕)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省略句,“宇”前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
  明确:
    六、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同学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七、布置作业
  1.课文第二段写陶渊明乘船回家,请想象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个怎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就此写一个片断。
  2.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持,请从陶渊明的描写中推测他妻子的形象,并写一段文字描述她。
  3.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吟诗作赋、躬耕农田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
  参考答案:
  1.示例: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至美是心灵的自由与悠然,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快乐而满足的心境。 
●备课资料
    1.陶渊明与菊
  《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此句的意思是庭园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却喜旧日栽下的松菊犹在,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呢?
  陶渊明是最喜欢菊的诗人。他归田后,家里“秋菊盈园”(《九日闲居》),常对菊而坐,采菊东篱。诗人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笔下的菊像松一样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在严霜的打击下,菊开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的独特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菊象征着诗人孤高傲世、超尘绝俗的个性品格。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