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 骚》(节选)学案
2019-03-08(3)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句中作者用“黄昏”比喻君臣亲密合作,表达了作者愿为楚国再尽衷心的强烈感情。
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足;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中,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在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扩充了诗歌的表现能力。
4.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诗句 高尚的品德、爱国的情怀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刚正不阿,赤胆忠心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锺武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5.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
※诗中常以采集花草来比喻自己美好的追求,以美丽的服饰来比喻自己高洁的精神世界,以“鸷鸟”来比喻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高尚、品格圣洁的形象。【特色析要】
※ 本诗的表现手法有何特色?
节选部分以叙述为主,融叙事、抒情、描写、说明、议论于一炉,优美和谐。诗人在揭露楚国黑暗的现实,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时,用香花幽草,奇妆异服来比喻自己德行的高洁。和楚国君臣的荒唐善妒及时俗的投机取巧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这些“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比兴”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设喻的意象华美,意境深远、优美动人,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相关链接 ※了解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屈原的生平,加深了解。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后人大多赞同司马迁及班固的说法。 点 睛 聚 焦
※从一分为二的观念看问题,但应充分肯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节选部分极富变化,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精辟的议论交织在一起,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作者以“香草”、“美人”自比,实则象征自己卓尔不群的意趣。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充分理解比喻的含义。
※本诗以大量运用的语气助词“兮”和楚国方言,带给本诗浓厚的地方色彩。
※作者在诗中反复达达了自己高洁情操的爱国情怀。
※作者的行、情、志高度一致。
※《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但是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应训练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苗裔(yì) 孟陬(zōu)
揆余度(kuí) 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 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 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 昌被(p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