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两首
2019-03-08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再听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的朗读,再一次走进那深深的雨巷,思考他的音乐美表现在哪里。
明确: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缠绵、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达成以下共识:
①韵脚舒缓悠扬:长,巷,娘,徨,怅……
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②词语的反复:悠长,哀怨,走近……
③句式的复沓:丁香一样的……,像我一样……,像梦一样的……
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④诗节的复沓
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七、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3、拓展延伸。
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戴望舒走过的那条雨巷或许早已灰飞湮灭了,找一个悠长的雨巷或许已经不可能了。但“雨巷”的魅力不仅在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深巷,更在于那丁香织就的一片美丽而哀伤的心情。
品读这“雨巷”,我们总有走得进,走不出的哀伤。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我知道心灵的雨巷还要走下去,寂寞的雨巷还要走下去。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想起我们今天这节课,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飘过你身旁。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