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二)

2019-03-01

学生通过阅读以上材料,经教师点拨后明确:诗人情感的巨大反差,是他从梦想跌入现实后心理轨迹的真实体现。康桥夕阳中的金柳,碧绿的水草,以及远处梦幻般的彩虹和星群构成的康河晚景,正如诗人自由的理想王国,它给了诗人多少欣慰与兴奋!当诗人“梦”回故里,祖国残酷的现实又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作深情的告别,哀伤之情油然而生。
[解说:对本诗情感基调和主题的理解是本诗解读的一个重难点,教师应补充一些与诗人相关的资料,从对诗中物象的分析中窥视诗人的情路历程,也可提供一些其他观点供学生讨论。如职高新教材在“阅读提示”中说“这是一首抒情意味极浓的诗。首节起笔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感情,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中间四节描绘了康桥旖旎迷人的风光,渗透了诗人无限的情思;第六节是一个过渡,由眼前之景又回到内心之情;最后一节只将第一节稍稍变动,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心绪”。再如1984年南京师大《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中说:“这首诗是徐志摩抒情诗的代表作。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一般,只是表现了一种极其平常的离别之情和那种似轻烟、似微波般的感受。社会投影比较模糊,没有直接表现五四的时代精神。”]
分析鉴赏
学生思考:诗人先写“轻轻的我走了”,后写“悄悄的我走了”,试分析“轻轻”“悄悄”的妙用;“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明确:由于诗人对康桥世界的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愿其完整受到人工损伤,不愿其纯洁受半点污染,不愿破坏这种心境和氛围,故用“轻轻”和“悄悄”。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课堂小结
《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艺术美,表现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如整首诗诗行长短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而诗的开头和结尾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这首诗的语言,也是独具特色的。课下应反复诵读,深入体会。
作业设计
对诗歌美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的课堂毕竟有限。今天的作业是选择你最欣赏的一首诗或一句、几句诗写出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