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

2019-01-05

【注释】〔1〕“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2〕“阙下”,汉代宫、庙、陵墓门前左右各有一方形高大砖石建筑,上有飞檐斗拱,叫做阙。此处用“阙下”指宫门。〔3〕“夏阳”,汉县名,在今陕西韩城县南。〔4〕“太原”,汉郡名〔5〕“大逆无道”,又称“大逆不道”,多指犯上谋反。〔6〕“族”,诛杀犯罪者的父母、兄弟、妻子。
译文如下: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乘马。后来又杀死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解逃跑,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自己逃到临晋。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会见他,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籍少公把郭解送出关后,郭解转移到太原,他所到之处,常常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无奈自杀,口供断绝了。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发现一些人被郭解所杀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第八自然段:种种行侠的人
自是之后,为侠者极众,敖而无足数者。然关中长安樊仲子、槐里赵王孙、长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太原卤公孺、临淮兒长卿、东阳田君孺,虽为侠而逡逡〔1〕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1〕逡逡:谦虚礼貌的样子
译文如下:
从此以后,行侠的人特别多,但都傲慢无礼,没有值得称道的。但是关中长安的樊仲子、槐里的赵王孙,长陵的高公子,西河的郭公仲,太原的卤公孺,临淮的兒长卿,东阳的田君孺,虽然行侠却能有谦虚退让的君子风度。至于像北道的姚氏,西道的一些姓杜的,南道的仇景,东道的赵他、羽公子,南阳的赵调之流,这些都是处在民间的盗跖罢了,哪里值得一提呢!这都是从前朱家那样的人引以为耻的。
第九自然段:赞扬郭解,对他的死感到惋惜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1〕於戏,〔2〕惜哉!
【注释】〔1〕“岂”,通“其”,此处与选择连词“或”意近。“既”,终了。〔2〕同“呜呼”
译文如下: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唉,可惜呀!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