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写作特点:此文不但善于叙事,且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行文中“咨嗟慷慨,感叹宛转”(《史记评林》引董份语),处处倾泻“愤激”“不平之气”(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且层层回环,步步转折,曲尽其妙,真“百代之绝”(董份语)。
文章结构严谨有序,前有叙论,为一篇之纲,后分叙诸侠之事,为叙论作注脚,“太史公曰”总一篇之旨,明作者之情,前后辉映,“篇章之妙,此又一奇也”(吴见思《史记论文》)。
四、课文分析
第一自然段 写的就是著名侠士朱家
鲁朱家者,〔1〕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2〕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3〕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4〕莫不延颈愿交焉。〔5〕
【注释】〔1〕“鲁”,此处指泰山以南鲁国旧地。〔2〕“歆”,同“欣”。“歆其德”,指以自己的道德自喜。〔3〕“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季布曾为项羽部将,率兵围困过刘邦。汉朝建立后,刘邦悬赏缉捕季布。季布经人介绍到朱家当奴隶,用来逃避缉捕。朱家亲自替季布活动,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并任为郎中。季布后来曾任中郎将、河东太守等高官,所以称“季布将军”。〔4〕“关”,秦汉人往往把函谷关简称为“关”。〔5〕“延颈”,伸长颈项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译文如下:
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被救的普通人说也说不完。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颜色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牛拉的车子。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第二自然段 介绍年少时的郭解与成人后的郭解
郭解,轵人也,〔1〕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2〕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3〕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4〕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注释】〔1〕“轵”,汉县名,在今河南济源县南。〔2〕“慨”,原指叹息,此处指心绪不佳。“不快意”,不痛快。“慨”、“不快意”连用,加重语气。〔3〕“睚眦”,音yá zì,怒目而视,引申指小忿小怒。〔4〕“嚼”,饮酒干杯。